招远市第二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2022年-2024年)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深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探索教和学的策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搭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名师成长的平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重新审视、定位新的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此,特制订我校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谋求进一步的超越与提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 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工作原则,使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全面性,通过“育人为本”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
二、总体目标
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把我校办成招远市人民满意的学校。具体目标如下:
1.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爱岗敬业、善于合作、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使90%以上的教师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手段,不断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基本实现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化,教学环节科学化,教学思想现代化,落实常规标准化,教师素质学者化。
2.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招远市第二中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将继续保持发扬基础教学扎实有效的传统,夯实基础,重点探索研究新课标、新高考,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培养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和创造性学力的开发。
3.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每个教研组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不少于2个。
4.完善和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5.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到100%, 高考一本和本科上线每年超过烟台市平均上线率,清北人数每年有突破。
6、突出办学特色,加强数字班和日语班的建设,艺、体生高考每年上一个台阶。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和作文等方面在国家、省竞赛中获奖有较大突破。
7.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培训,促进教师掌握和熟练操作信息化技术设备设施,提高学科与信息化整合的质量和水平。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立足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部学科,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完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
2.聚焦课堂,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改变教师传统的传递性教学方式,继续深入开展“导师制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从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第一,整合教学内容,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第二,改进教学的方式,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中多看书、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得到提高和发展;第三,改进教学手段,努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一些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实现教师的研究性教学。
(2)改变学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探索“导师制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切入口,加强学习目的性,尤其是远大目标的教育。从高一新生进校就引导学生根据培养目标,自我设计“三年发展导航计划”。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举办“学习方法系列讲座”以及“学习方法咨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法研究,开展“探索具有本人特色的学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交流会”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挖掘学科课程中具有生成性的探究主题,提供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不断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
(3)改革教学评价,探索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改变过去只重视“教师教得如何”, 忽视“学生如何学”,重视教法研究、忽视学法指导,重视效果忽视效益的评价倾向,建立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并重,并突出效益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3、精心实施,不断优化基础型课程,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1)认真研究新教材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充分理解和贯彻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明确各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资源需求以及评价标准。优化基础型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础性学力和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2)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精选自编适合我校学生的训练习题,作为学习的辅助资料,并形成我校学科题库。通过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措施,向减负增效目标迈进。
(3)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我校对学生 要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摘得到”经常处于“最近发展区”,不断努力,不断成功,不断发展,从中探索培养学科尖子生的规律和帮助困难学生提高的策略。
(4)加强体育教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在加强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保健和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达到“强身体,益心智”的体育教育目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1)抓好业务训练: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从备课、命题、讲课、 板书、作业批改、语言表达、个案分析等基本功抓起,切实抓好“青蓝工程”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定期开展“教学新秀”、“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2)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启动“校本培训”计划,聘请专家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掌握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课题意识,积极探索新课改之路。
5.加强网络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1)在已有的校园网的基础上,制作学校各学科网页,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各种管理资料可通过网络传输,尽可能做到无纸化管理。
(2)加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悉教育技术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而且能使教师掌握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3)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 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每个学期教师各级公开课所制作的课件、大型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教师讲座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要及时发布在校园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
6.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乐学氛围
(1)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信心教育”、“成功教育”、“励志教育”、“分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等,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并以成功教育为主要途径,做好“拔尖、促中、保底”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抓好考风考纪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每个模块考试都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开好年级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和班会商会,制定对学生的帮促措施,责任到人。
(3)在综合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谈心,作业眉批和评比“班级学习进步之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指导的系统化、针对性,将学习方法指导作为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