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中教育,依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发展概况
我校前身为招远中学,始创于1924年。建校近百年来,学校历经沧桑,桃李满园,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向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始终以“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校”、“全国211工程暨重点大学生源基地”、“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创新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烟台市明星学校”、“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等130多个地省级荣誉称号。
二、办学优势
(一)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按规律谋发展,依规范求发展,向科学要发展,以民主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质量提高科学化、学校管理精细化和教育发展时代化,形成了具有招远一中特点的学校发展模式。
(二)具有招远一中特色的培养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以“德育为龙头,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五育一起抓,素质是根本”为基本工作思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推进“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通过“136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工程”等活动,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省市级骨干教师18名,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且覆盖了所有学科。
(四)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形成了较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
(五)特色项目已成为提升学校品位的亮点。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以情育人,以情凝人”的办学特色;教育工作中,形成了“自主性”德育特色;教学科研工作中,形成了的“探究性”教学科研特色。学校的特色建设成为办学品位提升的亮点。
三、困难与挑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存在着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首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一中优质教育不断提高的期望值,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学校的教育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专业化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精细化。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三风一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秉承“至爱至德,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
确立“按规律谋发展,依规范求发展,向科学要发展,以民主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三、学校的“三风一训”
校训:至爱至德,止于至善。
释义:至,极点。爱,只有爱,是最好的教育。至爱,是做好教育的真谛,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至德:人之立世,德为首,德为魂,厚德方能载物。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一种升华。
校风:惟志惟勤,知行合一。
释义:“惟志惟勤”取义于《尚书·周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一个人)功劳崇高,皆因他志向宏伟;(一个人)业绩光大,全凭他勤奋努力。成大业者,无不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无不倾注全部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书山有路志是梯,学海无涯勤为舟!一志、一勤,是飞达目标的两翼;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言行一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至善。
教风:以诚以坚,循循善诱。
释义:《说文》解:“诚,信也。坚,刚也。”《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以诚以坚”侧重于精神层面,即对待学业、事业都需要诚意以待,坚毅以持;“循循善诱”,语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教导。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循循善诱”侧重于行为层面,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使学生如饮甘醇,如食美珍,如沐春风。
学风:乐学乐思,力行致远。
释义:《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句箴言,揭示了做学问必须学思结合,更揭示了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为一“乐”字。“力行”,出自《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三斯者,则知所以修。”“致远”即志存高远、抵达远道之意。乐学乐思,必能实现远大理想。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与实施措施
一、办学目标
坚持优质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办特色,出精品,打造中国一流高中教育的典范”。
二、育人目标
培养“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三、三年发展目标
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本着持续改进工作的态度及信心,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以特色带动学校高位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方法来追求效益,创立“百姓心中的品牌学校”。
四、学校发展的具体内容及主要措施
(一)办学理念
1.工作内容:对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需要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转化为具体的工作。
2.主要措施:对提出的办学理念进行释义,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用具体的课程、活动来贯彻实施办学理念。
(二)管理创新与变革
1.工作内容
确立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活力管理、特色管理,提出“改善力也是发展力”,推动学校管理渐进式的变革。
知识管理:是能真正产生新思维、新策略的创新型组织的管理。借助“知识管理”,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特别是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库,方便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学校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与优势,建立一个能让教师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加强对知识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知识收集与管理的能力。建立知识能够共享的平台,使之更方便教师学习。
活力管理:是能给组织带来蓬勃活力及无穷创造力的管理。活力管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掘自己团队的优势上。让团队充满活力,也需要吸收优秀的人才加盟自己的团队,但这些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基于原有的基础,发掘团队自身的优势,让每个员工都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很重要,并能意识到这样的团队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让团队内的教师具有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
特色管理:是通过特色建设创建的过程形成组织文化的管理。新时期学校建设是需要这些新的管理理念来促进学校变革与引领教育发展。学校的特色建设是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管理者能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既然是特色应该有些区别于他人的东西,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必定会有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如“人有我精”。
2.主要措施
(1)把备课组建成“学习型团队”。
(2)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开发,使之更适合教师建立知识共享的平台,方便教师学习。
(3)走人才引进与自我培养并举的道路,激活教师发展的热情。
(4)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寻找学校的特长优势,形成特色,以特色促发展。
(5)各部门把“持续改善”,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优化自己的管理程序,提高自己的管理效能。
(三)德育创新
1.工作内容
(1)提出“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要求:学校一切工作都努力体现育人意志,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所有教职员工均参与学校德育管理,所有学生参与自主管理与教育,“一个人讲10句话,不及10个人讲一句话来得有力量”,让全校教师形成合力;一切物化环境都体现情景育人的熏陶作用。
(2)贯彻“生活德育”、“德育无痕”理念,把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融入课堂生活。
(3)自主管理,自我管理。让学生来管理学生,让自己来管理自己。
2.主要措施
(1)“让一中人教育一中人,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要继续开展“做一个可爱的一中人”的活动,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及时开展专项活动,把自主活动、班团活动、主题活动纳入德育课程。
(2)优化德育制度,严格常规管理。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强化班风建设,整治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增强作息意识,各年级形成管理重点,在年级组之间开展评比活动。高一年级以卫生习惯与自习纪律为抓手,加强基础文明教育;高二年级以作业态度与学生交往为抓手,加强公德意识教育;高三年级以学习动力与心理调适为抓手,加强价值取向教育。
(3)加强德育研究,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
①把心理教育纳入德育课程,探索学生人格培养与德育课程开发之间的整合,争创市心理教育示范校。
②加强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考评,开展班级管理经验的相互交流,继续开展校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③逐步总结全员德育的工作经验,探讨全员德育的新思路。
④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改革家长学校制度,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⑤立足传统活动,创新德育机制。要在常规性和针对性、统一性和差异性、说教性和养成性、社会性和自我性的结合上开展德育活动,对军训、百日誓师、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完善,对社会调查、读书交流、主题辩论、演讲、文娱汇演等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层次和方式方法,凝聚起学生的团结向上的作风。
(四)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
1.工作内容
(1)通过新课程实施,精心设计高中三年的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便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做到升学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共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探索学校特长、特色发展之路,研究及建设好特色课程,形成特色学校;
(3)通过新课程实施,激发教师智慧,发挥创造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高效、科学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做好学分的认定、管理、监督工作。
(5)通过新课程实施,合理利用学校资源,优化学校资源。
2.主要措施
(1)建立学校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及网络。
课程领导小组组长:栾忠武
成员:曲志学、王选丽
(2)建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成立由校长、生涯规划老师、心理教师、学科组长、班主任等在内的选课指导小组。班主任具体负责,选课指导小组作宏观指导、通识培训。
(3)建立学生社团。
通过建立各种社会社团,为学生特色、特长发展搭建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创新,自我服务,团结互助,张扬个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
结合学校课程实施,及教师课程开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聘请课程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5)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做好教师领军人物的引进、培养、打造工作。
(6)积聚优势,创建特色课程。
学校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条件及资源优势,把特长课程发展为特色课程。将继续在研究性学习、心理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努力,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做到教师人人能开设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六)教师发展
1.工作内容
(1)形成学习型团队,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各个学科培养一批教学与科研骨干,成为教学的主力军,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引领教师团队向高位发展。教师队伍中,既要有踏实苦干的“牛群”,又要有能力过人的“狮子”。三年内争取培养2名特级教师,6名烟台市名师。60%以上的学科有老师在市内享有声誉,能对外示范课、观摩课,具有开发课程的能力,在市有关活动中进行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参与课题研究等。
(3)三年内有3本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专著出版,各学科各自能有一册编写的“导学案”结集。
2.具体措施
(1)强调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求教师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计划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不断提升。
(2)鼓励教师进行更高级别的进修,对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的教师在经费上提供资助。
(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创建学习型团队。
(4)严格执行考核奖励机制,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各类高层次学术研讨活动,加速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5)建立名师培养推选机制,采用学校扶植,校外引进等方式加快名师建设。
(七)文化建设
1.文化建设内容
“文化强校”是我们学校发展的理念。学校发展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来构建学校发展策略及开展各项工作;在教师与学生中营造一种进步、积极、合作、共享、关爱的氛围;把校园环境建设成富有人性、具有艺术氛围、追求绿色生态的人文环境。
2.主要措施
(1)强化校风、学风建设,规范教师及学生的日常行为。
(2)征集整合学校的校歌、校徽。
(3)对学校的标识进行一体化设计。
(4)新校的校园环境突出“人文、生态、创意”。
(八)教学科研: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历来是一中的一个发展策略,教科研是一中的一个品牌,下一个三年我们将继续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引领一中及一中教师的发展。
1.主要内容
(1)走“草根化”科研的道路,寻找最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学科研。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或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多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方面的文章,主张多样化的教师科研成果。
(2)鼓励教师对外发表论文,特别是在各学科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为教师个人编写、出版专著提供资金上的资助。鼓励教师编写一中“教学案”,对备课组编写的有一定质量的“教学案”结集成册。
(3)办好校刊《教学研究》杂志。
2.主要措施
(1)完善教师教科研奖励条例,激励教师进行教科研。
(2)广泛开展教师的读书交流、专题论坛、经验介绍、课堂展示等活动,展示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及科研成果。
(3)依托《教学研究》杂志,为教师发展服务,扩大学校影响。
(4)每学期做好教师的校级论文的评选,组织校本课题实施工作。
(九)特色发展
个人讲个性,组织讲特色。学校发展需要特色引领,以特色促发展。
1.工作内容
(1)办学理念特色。研究符合时代特点,具有前瞻性,着眼学生发展,合乎教育规律的新的教育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2)管理特色。管理需要创新,管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我们提出“以情育人,以情凝人”的管理理念。
(3)德育特色。全面实施全员德育理念,让德育无痕;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4)课程特色。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体育特色课程,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的开设与开发;心理学课程。
(5)教师发展特色。组建学习型团队-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校本教研与培训。
2.具体措施
(1)广泛发动,征集群众意见,提炼特色项目,精心规划实施方案。
(2)聘请专家对特色选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改进意见。
(3)目标分解,责任到各部门,分管领导督促实施推进。
(4)及时总结、评估特色推行情况,评价特色对学校的影响力。
工作中,主动积极地邀请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主动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赢得各方面的支持,为实现我校发展规划目标,把一中建成品牌高中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