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 2022年烟台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栖霞方案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教学大比武活动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搭建“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的专业成长平台, 大力推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参与人员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全体任课教师。
三、活动安排
活动分为教研组初赛、学校复赛、教研共同体学校决赛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教研组初赛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1.语文、数学学科
9月1日——9月4日(1周)教师自主备课试讲准备阶段
9月5日——9月16日(2、3周)各级部语文教研组比赛阶段
9月12日——9月23日(3、4周)各级部数学教研组比赛阶段
2.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9月26日——9月30日(5周)小学科教师教研组比赛阶段
(二)第二阶段 学校复赛
参加人员:教研组长、教研组前两名的教师
1.语文、数学学科
10月10日——10月14日(7周)学校复赛
2. 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学科
10月17日——10月21日(8周)学校复赛
(三)第三阶段 教研共同体学校决赛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成立校赛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各年级成立评委团,明确比赛时间地点、具体参赛人员、比赛过程监控办法、评分细则等(详见附件)
2.规范组织形式。依据实际,学校分教研组初赛、学校复赛、教研共同体学校决赛三个阶段进行。教研组初赛以年级为单位分学科组织,在教研组初赛基础上组织学校复赛。
3.复赛活动评委
实验小学校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组长:周少霞
组员:牟晓华、林文华、程芳丽、祝永德、李海霞、孙丽娜、刘小丽、张林玮、林文华、孙艳、李冬梅、杨晓华。
4.评分办法:
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参赛教师需认真观摩,既进行相互学习,又对评审进行监督。
评价办法:评价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占比80%),同时结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听课笔记等常规评价内容(占比20%),科学、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评审结果按分数直观呈现,作为报送市赛人选的重要依据。评选过程全程录像,录像材料和评委签名后的评分材料统一存档,以备查阅。【级部依据实际设立评委团,至少5人组成。按照评价办法进行评分】具体课堂评价标准详见附件。
5.结果评定及考核办法:根据学科教师总数和学校(教研共同体学校)实际,确定具体的获奖比例,并按照 3:4:3 的比例,确定校赛一、二、三等奖人选,颁发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证书,学校依据实际给与奖励。此次授课结果计入教师学期教研课考核,教师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赛,需向校长请假后告知教导处,不讲课教师期末无教研课教学工作考核成绩,无故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学期工作考核、级部教研组月考核扣除2分。活动结束,学校将所有教师参赛情况以及参赛成绩报教研室,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或教师评价体系。
6.栖霞市及烟台市比赛要求:
(1)栖霞市比赛时间:待定
(2)参赛对象:由市领导小组按照学校(联盟)上报的学科参赛数量和成绩确定,小学为校赛(联盟)前 1/8 强。
(3)参赛内容:由领导小组根据承办学校教学进度确定。
(4)组织形式:按学科进行,现场授课,每节课 40 分钟。
(5)评委及评分办法:教研室成立评审委员会,每学科评委人数不少于 7 人,评审结果按分数直观呈现,作为报送市赛人选的重要依据。评选过程全程录像,录像材料和评委签名后的评分材料统一存档,以备查阅。
(6)结果公布:按照 3:4:3 的比例,确定市赛一、二、三等奖人选,并颁发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证书。
(7)各学校要将教师参赛情况以及参赛成绩按等级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或教师评价体系。
(8)烟台市比赛:栖霞市大比武优秀选手将择优推送到烟台参加比赛,市赛具体事宜,待烟台教科院确定后,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