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将“夯实教学常规,让双减落地开花”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以“增效减负”为抓手,立足实际抓常规落实,为学生打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开花。张星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素提升为核心目标,围绕“尚德致行”的办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显著的工作成效,迈出了教育教学坚实步伐。
一、借助教研平台,推进课堂改革
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体现,在不断地交流讨论中明确核心素养的课堂表现,让核心素养的体现成为张星学校课堂教学的常态。如刘健翠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痛惜,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强烈的爱国情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物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已经深深扎根学生心中。 又如王雪梅老师《我有一个梦想》一课题曲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王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通过梦想卡、观看视频、拍手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梦想的意义,并激发学生强烈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愿望。各科教研活动从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几次备课的不断完善,均立足于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改革,推动我校教学工作从内涵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二、搭建比武擂台,提升教师素养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10月我校拉开 “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序幕,大比武通过学科初赛,最终进入校赛,赛前教研组群策群力,精心打磨,以比武展教师风采,学以致用享饕餮盛宴。校赛按照大学科进行,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全程录像,每组讲课顺序现场抽签决定,评委组采用现场打分形式。教学比武中,执教老师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参赛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们大方端庄的仪态、细致严谨的组织、全面有效的互动,特别是课堂上学生表演、辩论、讲解、小结、评价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优化,直击核心素养,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老师们踏实了成长的足迹。最终,郝绍丽、王庆、张丽杰、付晓凤、陈英等老师以良好的教学素质、优秀的教学设计获得了各自学科组的第一名,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大比武比赛。教学比武促成长,张星学校教师展风采。老师们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一支思想作风正、课改意识强、业务素质硬、教学水平高的名师队伍脱颖而出,他们以示范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加强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1.加强阅读拓展研究,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本学期顺应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校以课堂教学为途径,以“阅读教育”为抓手,在阅读中促“知”感“情”,阅之于心,规之于行,有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全力打造以文化人的高效课堂。
2.开展多彩阅读活动,拓展学习方式,搭建阅读平台
我校以经典诵读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继续开展早诵、午写、晚读活动,早上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三四五年级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等。晚上读名著,读单元主题推荐阅读书目,并与家长一起探讨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定期举行如读后感、演讲比赛、拓展阅读手抄报、好书推荐会、评选“阅读小明星”等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借集团化办学,深化课堂教学研讨
本学期泉山学校派优秀教师给我们送来精彩的课堂展示,同时教科研中心领导为我们做了专业化的指导。走集团化办学思路,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为泉山学校和张星镇的教育教学架设了一座友谊的桥梁。通过两校教师的互动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两校也能将教研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新的目标和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集团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深化作业改革 减负增效促发展
1.完善制度,加强宣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加强组织,完善制度,促双减落地落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层层监督管理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对学生书面的各项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完善各项制度,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重视作业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作业形式的束缚,大胆进行改革。
2.优化设计,形式多样,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1)巩固性作业——巩固基础,训练技能。巩固性作业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内容,必做以基础题为主,面向全体;选做题考虑个体差异,实现“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使学困生易学、乐学,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
(2)拓展性作业——拓展延伸,能力提升。拓展性作业以集体备课的形式,通过查阅、研讨,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综合性、生活性的拓展作业。通过多变的形式、新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综合的问题、多样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答案,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发展。
(3)实践性作业——注重应用,发展个性。综合实践性作业是针对于某个单元的综合训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结合生活,亲自实践,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对生活、社会、大自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目的探究。按照“提出问题—寻找资料信息—验证假设—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运用学生常用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查阅、调查访问等进行实验。既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巧妙整合。课后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游戏式作业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情境式作业通过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亲情型作业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操作实践性作业是既培养技能技巧,又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调查式作业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这样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六、科研先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秉承“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教育理念,一直将教科研作为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引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重视学习培训,理论支撑课堂研究
我校积极进行学科核心素养深入研究,大力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在线培训,勇采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教师学习后积极在校内交流展示,促使了教师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以最新的理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
2.课题研究与优课评选整合,提高研究实效
学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作业设计、大比武评选等评比活动, 搭建活动平台,使优秀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通过前面的不懈努力,教师逐渐进入研究状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刘英惠、 孟令波、孙晓晓、刘健翠等老师成长为骨干教师。
3.立足课堂研究,打造校级名师
持续开展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不断推动老师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汲全校智慧打造校级名师。近年来,我校培养出的校级名师蒋浩艳、杨晓凤、李娜、苑秀芳、杜琳平等十余人先后考入城区学校,在城区学校获得好评,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教学大比武,荣获佳绩。现在新一代的校级名师正在成长,如王雪梅、刘英惠、付晓风、陈英等,她们均以精湛的业务水平,获得各级好评,成为学校的新一代的骨干教师。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繁杂,只有在精细管理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是出路。因此,今后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继续抓好抓好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三大工作,重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中心。下阶段我们将引领各个教研组继续开展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评比活动,不断推动老师积极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落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
202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