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市芝罘区幸福小学,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1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周每班不少于1课时,每周一主题,每学期组织2-3次分年级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教育课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活动载体组织完成。通过劳动课堂知识教学、学科劳动教育渗透、学生自我服务、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公益劳动等五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2.基地建立情况。学校内设置一处种植园,分年级种植不同植物。
3.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树立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创新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具有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2.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劳动教育课每周每班不少于1课时,每周一主题,每学期组织2-3次分年级劳动技能比赛。
2.组织形式
劳动教育课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活动载体组织完成。
活动方式及课程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活动方式:劳动课堂知识教学、学科劳动教育渗透、学生自我服务、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公益劳动等五种形式。
4.劳动教育宣传周和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月
学校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设立为劳动教育宣传周,每年11月份设为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月。劳动教育做到每周每年级一个主题,每学期每年级一次劳动比赛。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劳动教育分管领导:巩雪梅
各年级劳动学科领航教师:
一年级:齐晓洲,二年级:曹君慧,三年级:曲庆秀,
四年级:王秀梅,五年级:孙佳炜
依据各年级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实施劳动教育总体方案中的主题活动以及比赛。
2.加强课程管理
(1)丰富课程体系。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方案,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并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促进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和劳动月,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优化组合,集中体现课程教学成果。
(2)明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感知劳动乐趣,注重培养劳动和劳动安全意识,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
(3)开展实践活动。坚持“落实、落细、落小、落寞”的实施原则,上好“四堂课”,即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劳动渗透课、校园文化劳动课、校外劳动实践课。深度控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楼道、教室、绿化带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合理分配到班级。充分利用实验室、种植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组织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活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等节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活动等。
(4)拓展校外劳动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银行、敬老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教育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
(5)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要求,制定家庭日常劳动清单,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劳动,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6)强化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好劳动记录册。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6.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喜迎二十大 争当生活小达人
——幸福小学2022年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之际,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们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以实际行动向党20大献礼!我校根据实际开展“喜迎二十大 争当生活小达人”五一劳动节实践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22.4.28---2022.5.3
二、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 争当生活小达人”。
三、活动内容
1.开展一次主题宣传,营造劳动氛围(1-5年级)
利用线上主题班会引领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致敬每一个劳动者,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良好氛围,让师生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各班级留取1-2张班会中观看视频的照片传至大队部)
2.学习“大国工匠”,传承工匠精神(1-5年级)
在活动期间,通过上网搜索观看央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学习了解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深入剖析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号召师生在生活与为学中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各班级在班级群中进行分享,各班主任老师精选3张观看“大国工匠”视频的照片传至大队部)
3.组织一次劳动实践,践行劳动精神(1-5年级)
队员们协助爸爸妈妈进行一次家务劳动(家庭大扫除),在实践中理解劳动光荣,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队员们在班级群中互相分享自己参与家务劳动过程的照片或视频,班主任老师精选5份左右高质量素材传至大队部)
4.学习一项生活技艺,提升劳动本领
一至三年级:我是劳动小能手
做到分类摆放物品,床铺干净整洁,学会刷碗、系鞋带、叠衣服、收拾书包等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我为家人分担家务的意识,使学生们将劳动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强化生活自理能力。
(队员们在班级群中互相分享自己新学会劳动技能的照片或视频,每项技能班主任老师精选2份左右素材传至大队部)
四、五年级:我为父母做顿饭
独立完成购买切洗烹饪的全过程,并陪伴父母享用餐食,通过活动提高生活能力,体会劳动的过程,感受父母的恩情。
(队员们将自己做饭的全过程分享到班级群中,班主任老师精选2-3份精品传至大队部)
5.举办一期劳动主题作品征集,交流劳动收获
一至三年级:我是小画家
在活动期间中完成一幅精美的“劳动最光荣”绘画及手抄小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一、二、三年级绘画、手抄报可自由选择,类别、格式不限)
(队员们将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班级群中,互相学习。班主任老师推选5份精品传至大队部,纸质版复学后交大队部)
四、五年级:开展以“我与劳动者同行”为主题的征文,分享劳动见闻、经历与感悟,将热爱劳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征文要求: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视角独到,构思新颖,文字精炼。可以是讲述国家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也可以是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平凡的劳动事迹,文体不限。
字数:400-600字左右
载体:普通作文本
(队员们将征文作品分享到班级群中,互相学习。班主任老师推选3份精品传至大队部,纸质版复学后交大队部)
四、活动要求
1.请各班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2.精选的各项活动照片或视频请于5月3日12:00前传至大队部,供学校宣传使用。
引导学生多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学习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感悟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把热爱劳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7.劳动清单。
8. 教学设计
《如何使用电饭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电饭煲煮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了解微波炉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学习安全、正确的使用微波炉。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向家长了解一下怎样用电饭煲煮饭,怎样使用微波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来的家用电器一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家务事变得越来越轻松了。电饭煲和微波炉就是厨房中的好帮手。
(二)议议读读,明确使用方法。
学习用电饭煲煮饭,可以让平时有煮饭经验的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及时小结:哲学是安全,正确的使用电饭煲所应该注意的,做到了这几点,不仅煮出的饭可口,而且也保证了电饭煲的使用寿命。
学习使用微波炉,险情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集体讨论:微波炉的用途有哪些?(如:加热食品,热饭菜,热牛奶,可以解冻,可以杀菌消毒,可以烹饪佳肴),再请学生谈谈怎样使用微波炉?
〔三〕小结
总结用微波炉的操作要领。
(四)课文拓展
在家用电饭煲煮饭,用微波炉解冻,加热食品,做菜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9. 成长档案。(建立完善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相关的佐证材料,可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