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季家中心小学2021-2022学年度构建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日期:2022-06-30     

字号:

一、指导思想

大季家中心小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构建了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协作开展劳育,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体、以劳育美的作用,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

我校新劳动教育课程基于“让每个生命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为成长赋能”的课程理念,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类教育内容。

夯实一个目标:人人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公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围绕两条主线:校内劳动教育、校外劳动实践体验 

设计三类课程群:基于“爱心与责任、思维与创造、个性与发展”三个纬度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必修课程群,日常劳动教育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生产劳动教育课程群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服务性劳动教育课程群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发展。 (如图所示)



(二)精准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必修群

“三大课程群”依据不同年龄段,从劳动服务、劳动工具、劳动精神、劳动审美制定了不同目标,设计了不同的主题。

日程生活劳动课程:家务劳动课程、烹饪课程

生产劳动课程: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意、创客课程

服务性劳动课程:校园岗位服务课程、公益劳动课程

1. 家务劳动课程:培养小帮手技能

儿童对劳动的兴趣、自觉劳动的意识和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习惯,往往是一个美好家庭培育的结果。因此家务劳动是儿童的启蒙必修课,必须从小开启培 养孩子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好技能,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小帮手。因此学校从不对象、不同年段、不同维度逐项制定《大季家中心小学家庭劳动清单》。把家庭融洽、生活技能、生存素养、感恩教育、劳动习惯等融入其中,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劳动行为空间。(以一年级清单为例)

2.农事劳作课程:涵育小农夫情怀

利用我校的劳动耕学园开展农事劳作课程,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责任田”,班级组建一个劳动基地小组,种上自己班级喜欢的农作物,定期进行养护实践。在劳动中体验菜农的酸甜苦辣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蔬菜、花卉、树木、草坪的养护知识,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学习的兴趣,观察植物生长的完整过程。促进学生能够从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视角,“常态化”地开展体验性劳动与创造性劳动。   

3.校园岗位服务课程:孕育小主人精神

小岗位大教育,劳动教育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在德育组的牵头下,从班级生活出发,设置多样岗位,细化职责,充分发挥岗位服务的教育功能,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岗位类别

岗位名称

具体目标


管理类劳动岗位

小小分餐员

做好班级分餐工作

小小节能员

注意节电、节水,对队员进行节电、节水宣传

班级小园丁

负责班级的花卉管理

图书管理员

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保管工作

活动类劳动岗位

小小金话筒

主持班级活动

小小通讯员

负责协助班主任宣传和报道活动

卫生类劳动岗位

小小卫生员

做好宣传和卫生工作

小小无尘员

桌面、窗台、地面、卫生死角等卫生工作

4.劳动创意、创客课程:点亮小创客思维

为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我校建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社团课程体系,在创意课程上开设衍纸画、剪纸、编织、纸雕艺术等手工实践课程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活其生命色彩;在创客课程上开设有3D打印创意、机器人编程、创意编程等劳动创编程。将科技创新教育与数学、信息、科学、艺术等多门学科融合,多方面挖掘和培养学生潜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劳动理念。让同学们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通过合作、互动、参与、体验的方式,培养同学们对科学劳动的认知、思想和方法,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三)劳动教育与德育主题教育融合,为劳动教育课程铸魂

将劳动教育常规和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相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包粽子、做月饼、包饺子等劳动比赛,学生在劳动中体验节日与饮食、传统文化与劳动之间的关联,交流思想,共享劳动成果、分享劳动快乐。学校将每月的德育主题,如“孝”“礼”“勤”“俭”都融入劳动教育中,以劳养德。在重大节日邀请企业劳动模范、万华科技人才等入校进行宣讲和指导,感受高科技劳动价值和工匠精神。

三、劳动评价多元化,激发劳动热情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大季家中心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2.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四五年级的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电子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任务推荐清单、劳动纪念档案、成长加油站等,记录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颁发“劳动小标兵”劳动奖章。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校内苗圃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业技术学院、合肥轨道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