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烟台精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烟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们聚焦旅游优势,以“烟台海岸生活”为核心,统筹山海岛滩城联动,建设海洋旅游示范区,培育壮大精品旅游产业,打造国际化仙境海岸和国内一流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6505.85万人次、同比增长21.6%;旅游总收入859.16亿元,同比增长37.6%。
一、统筹谋篇,引领精品旅游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文化旅游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产业。成立市长任主任、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高位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规划指导。
印发《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烟台市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统筹引领海洋旅游科学发展。三是出台支持政策。出台《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奖励500万元、国家级旅游融合示范区、夜间旅游聚集区奖励100万元、获评五星级的酒店奖励100万元等政策列入2021年《烟台市首批市级“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根据疫情态势调整《烟台市旅游招徕奖励办法》。今年,拟发放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券300万元,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激活文旅消费。
二、优化空间,构筑“一带一廊三湾三极”新格局
统筹山海岛滩城,不断壮大滨海旅游雁阵形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带贯穿、一廊串联、三湾突破、三极崛起”发展格局。“一带”贯穿。致力打造养马岛至三山岛仙境海岸旅游带。沿昆嵛山至长岛打造最美100公里自驾游“海岸之路”,获评“最受山东自驾旅游者喜爱的线路”,串联起养马岛、渔人码头、蓬莱阁等10家景区获评“山东省自驾游基地”,成为烟台仙境海岸的标志区域。“一廊”串联。沿养马岛至三山岛海岸线、海阳莱阳海岸线,构建芝罘湾邮轮港+多个旅游码头集聚,串联海岸、海岛、海洋牧场、垂钓基地、潜水基地等节点,拓展市内海上旅游航线,开拓国内国际海上旅游航线。“三湾”突破。融入“12335”格局,集中力量突破芝罘湾区、八角湾区、蓬莱湾区三个湾区,打造海洋旅游创新发展、聚集辐射的引领区。芝罘湾区,突破建设芝罘仙境、海上世界项目。芝罘仙境项目按照“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保护、一体化运营”的思路,立足传承“城市之魂、文化之根”,打造国内成功的文旅特色经济区、商业区和游客第一目的地。目前朝阳所城完成170个院落改造,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并获财政资金奖励50万元。崆峒胜境项目年内开工。海上世界项目芝罘湾广场营业。八角湾区,张裕葡萄酒小镇、万豪酒店等行业主体建成,八角湾文化旅游中心项目、古现文旅小镇、威斯汀酒店群等在建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予以大力推进。蓬莱湾区,蓬莱区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长岛荣获“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开元旅游度假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十强产业重大支撑项目,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进入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蓬莱丘山谷休闲体验区集聚拉斐酒庄、苏格兰酒庄、逃牛岭酒庄、纳帕溪谷酒庄等7大酒庄,致力打造国内首席、世界一流的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胜地。“三极”崛起。东部生态发展极。以秦马文化、温泉养生、蓝色智谷为引领,推进养马岛建设,崑龙温泉一期建成营业,崑龙温泉二期、养马岛换乘中心、吾悦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南部沿海突破发展极。以海阳国家级度假区、丁字湾省级度假区为引领,突破建设连理岛海上运动、沙滩体育示范基地、丁字湾运动娱乐板块。西部湾区融合发展极。大力推进龙口突破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建设总投资500亿元的集祥生文旅MALL、温泉度假村、滨海景观大道为一体的度假区滨海新城项目。推动招远加快发展温泉康养旅游,打造以大唐金汤园为代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指导莱州全面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三、完善要素,夯实产业发展载体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招引。在建方面。推进55个总投资1969亿元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芝罘仙境朝阳街等新项目建成开放,仙客居酒店等15个项目主体完工,丘山谷葡萄酒养生休闲体验区等9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双招双引项目库,2021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分别达到144.3%、215.69%,均列全省精品旅游第一位。招引方面。连年超额完成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任务,2021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合同资金,完成率130%、175%。省旅游发展大会签约项目2个、签约金额达6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二是打造优势行业集群。聚力打造A级景区、星级酒店、滨海旅游、乡村旅游集群。发展78家3A以上景区、10处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58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金沙滩度假区集聚了希尔顿等10多家国际品牌酒店,鑫广万豪酒店获评五星级酒店。君悦酒店、威斯汀酒店群、渔号英迪格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项目在建。烟台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专项激励名单,获激励资金120万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蓬莱木兰沟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镇街、4个小镇、20个村庄分别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群片区、首批省级精品文旅小镇和首批省级景区化村庄,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培育人才,提供产业发展智力支持
一是打造人才“蓄水池”。建立“市县文旅部门为引导、骨干企业为主体、中介机构为桥梁”人才招引工作机制,采用柔性引智、“候鸟专家”等招引方式,全年柔性引进30余名高层次人才。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20余人。成功举办全省海洋旅游领域首次国际论坛—2021国际海岸休闲高质量发展论坛。为今后全国海岸休闲、海洋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二是做好人才“服务员”。建立市县企三级协同工作机制,抓好9家入库文旅企业服务。推荐张裕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3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全市服务业人才库。参与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在14家文博场馆、2家剧院增设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文旅服务。构建主管部门培训与企业内部培训相结合,行业组织培训与社会评价认证相结合,课堂培训、实操培训、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复合型培训体系,加强人才继续教育。年内共举办艺术创作、安全生产等各类培训50个班次,线上线下培训人员30余万人次。三是拓展人才“朋友圈”。成功组建烟台市文化旅游产业校企(人才)合作联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立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每年服务30名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有效深化政、产、教、研融合。与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合作成立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有效促进高校与城市、人才与产业共荣共生。
五、强化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
一是重视宣传。开展央视捆绑营销,在北京等重点客源城市、烟台本地交通枢纽站布设户外广告,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8场,省级以上媒体发布稿件1300余篇次,烟台文旅粉丝量312万,烟台文旅官方新媒体平台共发布文旅信息1万余条,总阅读量超过7800万。二是强化营销。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文旅目的地品牌为引领,集聚“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文旅形象品牌优势,策划“八仙文化”营销宣传,开通济南到蓬莱“蓬长仙境号”旅游专列,赴梅州、上海、西安、大连等城市组织开展主题营销。三是做优活动。举办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烟台市民文化节、山东人游烟台、烟台人游烟台等系列活动,开展“山东人游山东·发现新烟台”、芝罘仙境开街直播、济南烟台高铁旅游营销活动,做火旅游经济。成功承办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按照“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办成了一届精彩、震撼、圆满、提气的文旅盛会。
虽然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旅游结构不优、淡旺季明显、品牌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文化强市和更高质量旅游名城的目标,着力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文旅产品,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强化营销推介,全力打造国际化仙境海岸和国内一流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提升文旅项目。建设一批。加快推进芝罘仙境等55个重点项目建设。2022年,海上世界项目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崆峒岛启动前导区、码头、东游宫建设,烟台山完成灯光亮化及景观提升,朝阳街、所城里修缮区域全部投入运营。招引一批。聚焦招大引强,突出重大战略、产业片区等五个围绕,畅通登门、网上、会展招商等七条渠道,重点在福山夹河新城、龙口滨海度假新城等区域实现突破,力争各区市每年新签约至少1个投资1亿元的文旅项目。策划一批。开展招商项目资源调查,重点在海岛度假、海上旅游、文旅综合体等领域,策划60个总投资1800亿元的招商项目,高水准策划仙界之门、东方海盗主题乐园、海上图书馆、海底度假酒店、海鲜博物馆等5个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新地标项目并纳入招商重点。
二是提升文旅产品。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旅游+海洋”,提升10处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长岛、养马岛等岛屿开发,发展以“耕海一号”为代表的海洋牧场休闲游,打造高品质海洋旅游。实施“旅游+工业”,发展葡萄酒旅游为引领的工业旅游。培育打造蓬莱丘山谷葡萄酒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张裕葡萄酒小镇、莱山瀑拉谷酒庄集群、228国道开发区至蓬莱段葡萄体验带四个葡萄旅游集聚区。同时发展招远黄金游、欣和品味游、中集来福士等系列工业旅游产品。实施“旅游+农业”,培育精品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开展“千村景区化”培育行动,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精品农事活动和乡村节庆活动,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增加乡村游消费,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旅游+康养”,加快发展康养旅游。开发滨海度假、森林康养、温泉疗养、中医药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引导南山养生谷、磁山温泉小镇等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实施“旅游+体育”,积极培育体育旅游。丰富体育休闲消费供给,开展海洋体育、沙滩体育、环岛马拉松、冰雪运动等特色体育旅游休闲活动,策划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体育小镇。
三是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烟台好礼”旅游商品品牌。支持农产品、海产品、葡萄酒、黄金饰品、钟表等优势产品向特色文旅商品延伸,打造“烟台好礼”文旅商品品牌。发展旅游商品店铺。鼓励商场、超市、4A以上景区、四星以上饭店设立烟台旅游商品销售专区。鼓励主要乡村旅游点设立乡村店铺,打造成像“初家铺子”、“乡里乡货”等独具特色的乡村店铺。支持乡村旅游特色村在临近的重点景区景点、高速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游客集散点等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加快商品研发。举办旅游商品创新大赛,鼓励社会力量研发烟台特色旅游商品,鼓励旅游商品研发与文化、工业、农业、科技等融合,提升商品研发水平。到2022年底,培育省级旅游商品购物商店30家,培育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骨干文旅商品企业10家。
四是强化营销推介。加强品牌营销。树立“大宣传”理念,以“仙境海岸·鲜美烟台”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引领,整合提升世界葡萄海岸、鲁菜之都、京剧码头等城市名片,以及“到蓬莱,过神仙日子”“海上仙山·生态长岛”等县域品牌,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内涵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营销方式。实行“政府+媒体+协会+企业”多元营销联动、业内与公众双重营销并举,通过组织策划活动、节会等形式,叫响烟台海洋文旅品牌。精耕旅游市场。用好旅游招徕奖励政策,实施多元精准营销。境内,“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发力,精耕国内胶济线、东北等“两线三区”30余个重点客源市场。境外,根据疫情防控态势适时走出去营销推介。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