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2020-2021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1-09-07     

字号:


一、基本情况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现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33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4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3处。

二、课程开展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1至5年级每周开展2课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

我校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各班级优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方案,小学低年级以劳动意识的启蒙为主要目的,小学中年级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小学高年级则着重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每个学段均设置“自己的事积极做”“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校外的事情热心做”四项课程目标,并建立起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基本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推动创建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劳动的教育氛围,家、校、社区三者相配合,合作共育。

以此为依据,结合烟台市教育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制定了《第一小学劳动课程体系》,课程围绕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板块,针对孩子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以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切入口,创造性地把校内劳动与家务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了“劳动基本技能+校内外劳动+家务劳动”的“1+2+3”课程体系,1即为学生要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2”为校内外劳动与家务劳动,通过多渠道整合,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3”为学校积极探索的“日常争章+期中展示+期末评奖”三种评价模式,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与积极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劳动品德,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劳动真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向知情意行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课程的地方性和自主性,融通学科实践,打造幸福农耕课程、校外劳动课程、家务劳动课程三大种类,始终做到实践育人,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因地制宜,构建特色生产劳动课程。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第一小学一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学校因地制宜,结合传统节日与节气开发了“幸福农耕”特色劳动课程,并设计了农耕劳动指导手册,开启了学生们的小小农夫之旅。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开荒,平土,围篱,建门,正式开启农耕之门。

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制定了不同劳动目标,划分了不同的种植区域。一二年级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以种植箱为基地,种植圣女果、辣椒、韭菜等,学生参与全过程,体验种植与采摘的欣喜;三年级以种植花卉为主,装扮校园的同时,以花养德,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四年级主要发扬劳动精神,在田地上种植不同时令的粮食作物,真正体验盘中餐的粒粒辛苦;五年级重在掌握劳动技能,在种植园内播种不同收获季节的蔬菜,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蔬菜的特点、种植的技术,成为“蔬菜小博士”。同时,学校依据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开展农耕节、收获节,例如谷雨节日,学生种下种子与希望;秋分之时,大家一齐体会花生的朴实;霜降之日,品尝亲手种植地瓜的甜蜜。在这块土地上,学生种植、养护、收获;在这块土地上,散发着花卉的香气;在这块土地上,出现了《花生的N种创意》;在这块土地上,还诞生了“快乐的小农夫”。

(二)挖掘身边资源,抓好校外劳动实践。

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上,我校主要抓住了社区人口密集、老人较多等特点,与金胜社区活动中心携手搭建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我校与玖恒花卉协作,建立第一小学校外劳动基地,今年还建立了社区学农院,供学生们进行劳动实践。我校在社区实践基地开展了社区清洁、维护绿植、清除杂草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让同学们从身边的服务性劳动做起,能够亲眼见证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社区变化,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我校与金盛小区居委会联合成立了第一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在重阳节时走进社区,为老人们服务,让劳动教育走向了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校外劳动基地,孩子们体验花卉种植,获得了乐趣,增加了劳动兴趣。

同时,学校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聘请烟台市劳模张建宁同志为本校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并开展了“美好生活劳动创”劳模进课堂活动。

(三)劳动清单引领,开展好居家劳动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劳动需求,设计了分年级居家劳动清单,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岗位,并每天都进行半小时劳动打卡。家庭的参与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学校教育的效果得以延伸和发展,学生的劳动习惯进一步巩固,劳动意识进一步提升。

为加强劳动清单的实效,学校鼓励学生在家庭寻找服务的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常用劳动的技能技巧。开展“我的地盘我做煮”“家务劳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和参与家庭基本劳动的积极性;与家长合作开设日常自我服务劳动课程,提高学生自理能力,体会父母的辛劳,最终实现在劳动中育人;在各班级开展劳动打卡,掌握劳动清单实施情况。

(四)劳动意识领航,加强劳动安全教育。

在积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安全意识必不可少,我校明确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必须向学生交待劳动任务、 劳动时间。对于一般性劳动,低年级由教师合理安排好劳动的具体任务要求,高年级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提供具体依据及要求(如某个地方安排几个人,该如何分工等进行指导)。必要时,可根据劳动要求,将男女生分工搭配,再根据能力大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劳动任务完成。劳动时,由于劳动内容不同,学生的劳动工具也不一样,劳动的位置也不同,因此特别强调学生在劳动时注意安全,弄不好就会出现外伤或发生事故。要学生讲团结互助,讲谦让。除此之外,我校还制定了应急与事故处理方案,保证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

(五)深挖劳动元素,学科有机渗透。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劳动教育主题内容,将劳动教育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联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劳动教师的授课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将《落花生》一课与收花生活动紧密结合;在《万年牢》中体会劳动者诚实的品质等;在今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生还制作了红色故事画册。

三、基地建立情况

我校开发了“快乐农耕”劳动课程,利用校园内现有的土地资源,建立校内劳动基地。基地分为:种植园、种植箱、绿植养护区,共约366平方米。操场、花坛、绿地等,也都纳入学生劳动管理范围,校园的角角落落都变成了学生劳动实践的场所。2021年3月学校又与社区、家长志愿者多方联动,积极开发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包括: 玖恒花卉约1040平方米、社区学农园约350平方米。

四、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0.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采购种苗、种植基地维护等方面。

五、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一至五年级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六、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的于形式、强化的与时间、增强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德育,就是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即让学生亲身进行道德体验,体会道德价值,提高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内化。

(二)实施策略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因此综合实践德育实施要面向学生的完整世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

2.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3.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教育实践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4.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实施原则

“劳动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实施德育也与其他学科不同。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实施德育要注重学生兴趣选择,真正进行道德体验。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培养集体意识与环境意识。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四)评价体系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保证德育目标的达成。

2.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劳动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以多样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美德养成。

3.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新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七、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学劳动技能  育奉献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开发区第一小学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活动形式

1.文化宣传颂劳动。大力挖掘劳动教育校园宣传媒介,积极营造“劳动创造美好家园”的文化氛围。在升旗仪式上举行“劳动的美丽,青春的风采”主题讲话,向“平凡的劳动者、伟大的劳动精神致敬”;充分利用校园刊板,展示劳动人物事迹和劳动风采;召开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踊跃发表“我的劳动观”,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宣传,让学生了解劳动是青春最美丽的姿态,号召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

2.身体力行学劳动。学校劳动实践工作室发出劳动征集令,向学生们征集居家劳动纪实照片、视频、感悟。

3.淬炼技能比劳动。学校分级部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各级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举行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


      

八、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劳动清单

第一小学在校内坚持“学生服务学生,校园大家守护”的理念,由学生担任校内管理员,监管卫生、餐厅、种植园等方面,同时积极组织校园大扫除、种植区护理、服务岗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个岗位上体验服务性劳动,养成服务他人,热爱集体的意识。

学校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居家劳动打卡系统与家务劳动清单,做好生活自理的同时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主动为家人服务,参与家庭事务管理。


九、教学设计

《凉拌黄瓜》教学案例

一、劳动背景: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意义远大,影响深远。“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劳动目标:

1.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

2.劳动能力。让学生熟练菜刀的用法,掌握拌凉菜的洗-切-拌-装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

3.劳动精神。通过具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做菜的乐趣,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4.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劳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拌凉菜的基本过程。

难点:菜刀的正确用法和菜肴的咸淡控制

四、劳动准备

黄瓜、刀具、案板、糖、盐、醋、香油、盘子、小叉子。

五、劳动步骤:

(一)导入课题

师:蔬菜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你们在家经常吃哪些蔬菜?为什么每天都要吃这些蔬菜呢?(它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大量的维生素),所以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瞧瞧这些用蔬菜制作的美味(幻灯片出示凉菜拼盘)多么诱人啊!今天我们也来尝试一款凉拌菜。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劳动兴趣。

(二)制作过程

1.认识调料

师:认识它们吗?(一一出示准备好的调料)

这些就是我们做菜常用的调料。

2.观看视频《凉拌黄瓜》

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看制作过程。(视频播放)

看仔细了吗?我们知道做菜要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回顾一下拌黄瓜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学生讨论:我们需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做好活动准备。

3.师:凉拌黄瓜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播放幻灯片,学生说老师补充。

(1)洗黄瓜:将选好的黄瓜洗干净,可以去掉皮,也可以保留。

(2)切黄瓜:视频上把黄瓜切成了什么形状?还可以切成什么形状?

(3)拌黄瓜:先加入适量的盐稍微腌制一下,这样黄瓜的口感会更香脆更入味。再将蒜拍碎,切细,做成蒜泥,倒入盘中,接着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糖、香油、醋等调料搅拌均匀。

(4)装盘:将拌好的黄瓜装入盘中。装盘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辅料如:胡萝卜、小番茄等摆成各种漂亮的造型,这样一道美味的凉拌黄瓜就做好了。

老师相机板书:洗切拌装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明确凉拌黄瓜的制作过程。

4. 师:说到切菜,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你们使用刀具肯定很不放心。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学好这项技能。(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八字步站法: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呈八字站稳;上身略前倾但不要弯腰曲背;目光注视两手操作的部位,身体与菜板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站法双脚承重均等,不易疲劳,适宜长时间劳动。

(2)握刀:握住刀柄的前端,拇指、食指捏住刀的后根部,其余三指自然合拢,握住刀柄,掌心稍空,要握稳,但不要将刀柄握死。

(3)切菜:手指自然弯曲,拢在一起;大拇指蜷缩在另外四个手指的里面;指尖按住食物;中指的第一骨节抵住刀面;手掌按在原料或砧板上。一手握住刀柄,运用腕力,紧贴另一手的指背,垂直下切。根据长短的不同要求,均匀地向后移动。

师:谁想尝试一下的?(指定一名学生上前按要求操作,大家一起指正。)提醒:切菜时,要思想集中,注意安全,姿势正确,动作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与学生示范,达到掌握用刀技巧的目标。

(三)学生操作

师: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动手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讲究卫生。

学生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切菜的方法,老师到每组亲手示范切法。指导拼盘。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

设计意图:教师相机指导,激发学生活动主动性。

(四)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1.黄瓜摆盘美观、切块大小均匀。

☆☆☆

☆☆☆

☆☆☆

2.味道咸淡适中,调料搭配得当。

☆☆☆

☆☆☆

☆☆☆

3.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工作效率高。

☆☆☆

☆☆☆

☆☆☆

每组选出1名学生上台介绍本组所拌凉菜的名称、特点。然后我们请老师品尝,再大家集体品尝,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方式,学生自我对照本次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五)拓展小结

1.今天,同学们初步学会了凉拌菜的基本做法,做出了一盘盘色泽鲜艳、造型美观、味道可口的凉拌黄瓜,品尝着亲手制作的菜肴感觉是不是特别香?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是同学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啊,劳动的果实最甜蜜。

2.课后作业:回去做一份凉拌黄瓜,让爸爸妈妈给你评价一下。

设计意图:劳动应当发生在生活中,从课上延续到课后,能够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参与劳动、爱上劳动。

六、劳动反思: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家里,家长将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小揽,导致他们个个养尊处优,没有主动劳动的意识,动手能力很差,自理能力也很差。因此,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尤为重要。

凉拌黄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凉拌菜肴,也可能是我们一部分孩子家里餐桌上的常见菜。虽然孩子们常常吃,但这个菜怎么做,怎么做才好吃,估计知道的孩子就少之又少了。所以,在本节劳动技术课上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调料品,认识调品料的作用,这样他们能在以后的居家生活中正确使用调料品;其次通过看视频,看老师的制作过程,了解凉拌黄瓜的制作步骤,逐步掌握洗菜、切菜、用料的要领;最后放手让孩子实际操作,感受制作凉拌菜,品尝凉拌菜的乐趣。

本着劳动教育要实现从课内向生活延伸的本质,我布置孩子们回家后亲手制作一份凉拌黄瓜,让爸爸妈妈帮忙品鉴。从后来班级群里家长们的反馈情况来看,孩子们的能力确实不容小觑,他们不光较好地展示了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在切和装的时候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独立创造的能力,孩子们也在制作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像这样让孩子们经常进行劳动锻炼,学会干些家务活儿,就能减少他们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的形成。所以,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造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十、成长档案

我校把劳动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分学段制定劳动标准,并将学生的劳动实践综合素养纳入学生评价手册。

此外,我校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根据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上传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班级圈,以图片、视频、演讲、手抄报、作文等形式展示,成果展示后,鼓励学生在线积极互评,通过同伴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收获及时的满足感,借助家校网络投票和师生评价的方式选出优秀实践成果。评选“劳动小达人”、“实践小明星”等,同时推选出最优成果代表学校参加下半年的全区(市)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大赛,并记录其成长档案之中。


十一、学校成果展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在表扬学生学会劳动方面将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劳动中找到存在感。同时,学校每年开展“多彩劳动实践节”、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