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庙后中心小学2020-2021年的劳动教育开展报告

日期:2021-09-17     

字号:

       校内外劳动基地简况:

目前,学校建有两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本别位于在校园东西两侧,命名为“百果园”和“蔬菜、作物园”,百果园面积为375平方米,栽种苹果、蜜桃、核桃、板栗、石榴、大樱桃等果树,共计20余棵,是学生开展“果树管理”劳动实践的基地。蔬菜、作物园面积为125平方米,根据季节特点,种植大葱、西红柿、茄子、花生、甘薯等作物,是学生开展“蔬菜、庄稼种植”专题劳动实践的基地。学校还主动联系当地的企业负责人,积极进行校企联合,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进行校外考查实践。目前,共设立了两处校外实践基地,分别位于丰卓大樱桃基地和栖霞华盛滑石粉公司。

劳动清单:

小学(1-5年级)

一、家庭劳动

1.自己洗头、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2.自己刷鞋

3.整理衣橱,保持个人衣着整洁

4.每月洗一次枕巾、床单

5.每月整理一次厨房调味品

6.每月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

7.做一周家庭记账员

8.每月独立为家人做一次三菜一汤一饭的正餐

9.每月清理一次洗手间

二、学校劳动

10.合作完成班级值周及卫生区的清扫任务

11.冬季每逢下雪后及时清扫校园积雪

12.每月参与1—2次餐厅帮厨

三、社会劳动

13. 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等活动

14. 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体验

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一)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二)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一)学校日常劳动和生产劳动

依据上级要求,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课,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在学校常规工作中渗透劳动教育,建立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并参与校园绿化美化,每天校内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一般不少于10分钟,其他年级不少于25分钟。开辟作物蔬菜园、果园、紫玉兰园,组织学生参与管理,普及种植知识。

(二)家庭日常劳动和生产劳动

结合“学生家庭劳动清单”,组织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家长监督打卡,记录学生的家庭劳动情况,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小学生每天家庭劳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初中生每个周末家庭劳动时间一般不少于1小时。

(三)社会服务性劳动

利用“劳动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四、劳动教育课程规划

(一)中期规划:在十二个月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注意老师发明性劳动(不停创新),老师角色转变(研究者),每位老师要研究教学过程和方法,不停形成自己特色和个性。

2.建立民主教学管理机制。经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科学、友好,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议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足调动老师主动性。

3.建立意在促进老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在充足考虑老师发明性劳动、情感和工作态度、角色转变,和教学思想、方向同时,将老师教学研究、教改试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水平和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和生主动互动、共同发展、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课堂教学结构评价。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平时和终止、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体系。

6.加强考试制度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多元评价改革。

(二)长期规划:对新一轮课程管理和指导取得显著效果。

1.深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理论,加强课改研究和实践。深入明确课程标准设计思绪,新课改目标、意义、要求和实施措施,把老师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老师课改培训,经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老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措施,不停提升老师适应课改能力,确保课改年段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标研究和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本改变;充足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社会服务和实践能力,掌握基础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爱好和专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加强评价制度改革力度,不停探索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方法,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和方法、价值和情感评价体系形成。

五、劳动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1.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2.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

3.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六、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师资建设

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和班主任为主,通过不定期地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得稳定和发展。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劳动场地与设备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作物蔬菜园、果园、紫玉兰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地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四)有效落实

处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

(五)成果展示

每学年的5月1日—7日为劳动周,采用劳动项目实践和成果展示的形式,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劳动素养风采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七、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进行评价。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技术能力、劳动成果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和社会人士评价等评价方式,注重日常观察即时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抽样):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  题

为劳动者谱写赞歌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1

时  间

第 1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  标

1. 通过学习、讨论和作品准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者的伟大。2. 设计并展示作品,赞美劳动者。3.  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

难重点

策划合适的作品,对劳动者进行赞美。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赞美劳动者的作品准备

工具材料

音频、人物形象头冠、故事卡片

知识技能

讲故事的方法,哲理句子的写法

技能

方法

讲解

一、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一个可供参考的故事结构

1. 开头设问,吸引听者的兴趣。

2. 主体部分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3. 表达你的思想,对读者进行启示。

二、哲理句子的构思

先写道理,再加人物

三、短剧的策划

1. 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2. 通过动作来展示人物性格和形象

3. 音乐的配备

练习

实践

操作

1. 小组分工,完成资料收集、作品编写和表演等任务。

2. 教师对排练进行指导和建议。

3. 作品展示。

4. 全班点评,分享感悟。

总结

反思

交流

1. 通过本课时你收获到什么?

2. 你意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你怎样进行提升?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      题

“井”上添花

课      型

活动课

课      时

3-1

时      间

第 5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      标

充分利用地面的宣传空间,运用节能环保的颜料,让有专长的同学施展画技,绘出心中的美丽校园。

难重点

能够动手设计,相互配合完成井盖梅花活动,用实际行动增强美化环境的意识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1.画井盖会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2.   你准备如何实施美化井盖的活动?3. 井盖画除了能美化环境还有哪些作用?4.除了井盖画,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美化校园?

工具材料

水桶、颜料、纸巾、画笔、铅笔、刷子、调色盒、扫帚、注意牌

知识技能

拿起画笔创意设计,让涂鸦作品更具观赏性。

技能

方法

讲解

1.  设计图纸

(1) 根据井盖形状(圆形、长方形)设计相应的图画。

(2) 用铅笔勾勒轮廓。

(3) 铺出底色和重色,在画纸上画出图画,立秋色彩饱满,线条流畅。

2.  分工合作

(1)清洗井盖   清扫一遍井盖或者冲洗干净井盖,让井盖干净很重要。

(2)选好颜料   井盖凹凸不平,用丙烯颜料最好。绘制市选择阴天或晚上,避免暴晒和雨淋。

(3)设置遮挡物   绘制后用遮挡物围起来,以免路人踩踏,弄脏图画和鞋底。

练习

实践

操作

1.    各班级安排好分工人员:画人员,服务人员,善后工作等。

2.    作画:不乱画,对井盖不一样的种类进行区分,对污水,废水,雨水,生活用水用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分。

3.    拍照:活动花絮拍摄照相。

4.  环境卫生:保持活动现场秩序,工具摆放和场所卫生。

5.  学生执笔,教师在一旁指导,一起动手“扮靓”井盖。随着线条愈加清晰,色彩愈加丰富,很快,原本朴实无华的井盖上,便绘制出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总结

反思

交流

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为校园带来了精彩与创意,丰富了校园文化。校园里的井盖变得醒目,也很好地提醒了学生注意安全,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又安全的风景线。









学校劳动课教案

课  题

过新年,扫房子

课  型

活动课

课  时

4-1

时  间

第 6 周

项目方

案策划

目  标

1.  知道春节前大扫除的传统习俗。

2.  出力流汗,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

3. 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难重点

找到劳动的窍门,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效果

劳动

知识

学习

劳动探究

1.大扫除的任务包括哪些?

2.如何开展大扫除最有效率?

工具材料

抹布、扫帚、掸子、拖把、水盆

知识技能

1.如何制作防尘帽

2.如何打扫最有效率

技能

方法

讲解

1.讨论春节的重要节日:腊八,小年,除夕,春节,元宵

2.春节的习俗:除尘,贴春联,包饺子,守岁,压岁钱。爆竹,拜年

3.除尘:

(1)全副武装   穿上旧衣服,戴上防尘帽,围上围裙

(2)收纳整理   收拾、整理物品,摆放规矩

(3)分区打扫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先干后湿,先死角后表面

(4)齐心协力   主动承担,出力流汗,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大扫除。

练习

实践

操作

1.用报纸自制防尘帽,旧衣服;

2.开始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桌洞和储物柜,

3.分区打扫教室卫生,按照之前讲的要领体会如何干的又快又好;

4.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把教师打扫的明窗净几

总结

反思

交流

1.总结:表扬不拍脏不怕累的同学;表扬会干活,乐于助人的同学;指出劳动中需要改进的地。

2.反思:如何使自己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效果更好呢?

3.交流:劳动体会和劳动收获









劳动周方案: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我校拟在五一前后组织实施劳动素养展示暨“劳动周”系列活动。

通过开展劳动周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劳动素养风采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1、创建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2、通过“归田园”农耕课程、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调动学生劳动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体魄。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二、劳动内容

1.校园文明政治:仪容仪表、校园文明用语、餐厅文明用餐等行为规范;宣传栏(牌)、杂物清理、口香糖迹清除。

2.校园洁净:班级环境打扫,杂物(纸)入桶,班级周边环境净化,校园、教学区净化活动。

3.开展“归田园”劳动实践,利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农耕实践。

4.开展“假期我当家”活动,利用周末在家继续做好假期当好家,提升学生在家做好家务活动。

5.志愿劳动服务

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鼓舞,明确树立尽我所能,回报社会的服务宗旨,发挥我校特色,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服务他人、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三、劳动范围及参与对象

全体学生

四、劳动周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7日

五、劳动周要求

(一)校园文明整治

具体要求:

1.值班教师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校服、红领巾佩戴情况进行入校督查。

2.分管领导对本年级的课前入静、课间休息、课间操、集会等进行督查成绩每日公布。

3.班主任积极引导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用餐时不讲话,如厕有秩序,校园内列队整齐,注意文明礼貌。

(二)校园洁净

劳动内容:班级与校园内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

劳动具体要求:

1.清理班级内、教学楼、校园、厕所等公共场所的卫生。

2.按规定时间在规定区域来回巡视,清理垃圾(包括垃圾袋、废纸、果皮、饮料瓶等各种杂物),并将其投入就近的垃圾桶。

3.班级周一下午进行大扫除,参加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保质保量保洁到位,不得随意脱离岗位,不得自行分解,否则造成脱岗离岗或脏、乱、差的现象,要追究所在区域负责人的责任。

(三)“归田园”劳动实践

劳动内容:种花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劳动具体要求:

1.利用假期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劳动;

2.劳动时注意安全;

3.各班注意记录生物成长日记,保存生物成长的阶段照片与劳动照片。

(四)假期我当家

劳动内容:利用五一假期期间,继续开展“假期我当家”活动。

劳动具体要求:

1.清理家中说有房间,包括整理物品、打扫清洁,干干净净过假期。

2.早晨:叫父母起床,给父母准备好早点。

上午:采购一天内家庭生活所需物品(如蔬菜、肉类等)。

中午:准备午饭,收拾碗筷并洗刷归置。

下午:父母下班前为父母泡好热茶,削好水果,准备较丰盛的晚餐,晚餐应包含至少一份荤菜、一份素菜、一份汤,从采买到洗切、烹饪、餐后清洁全部独立完成。

晚饭时:同父母交流自己当天的劳动感受。晚饭后:收拾碗筷,然后陪父母散步半小时,向父母汇报自己一天的学习收获。睡前:为父母准备好洗漱物品,提醒父母注意身体。

3.为全家设计合理的健身计划,如跑步、做操、打球、游泳等,并负责督促进行。

“假期我当家”活动建议在五一假期进行,具体时间由学生和家长商议。为了增进深度体验,最好连续。

(五)志愿劳动服务

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鼓舞,明确树立尽我所能,回报社会的服务宗旨,发挥我校特色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服务他人、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活动内容:“环保小卫士”活动

参加人员: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六、劳动周活动要求与评价:

1.以班级、家庭为主体,人人参与活动。班主任利用家校联系平台,与家长周密筹划,各负其责。

2.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包括班级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宣传横幅等)。

3.充分发挥班主任、社团辅导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以本次劳动周为契机,提高家长、学生热爱劳动、共建家园的意识。

4.充分发挥家长和学生的特长,提倡以家庭为单位,收集“最美劳动者”相关图相文字资料,精心编辑后上传到班主任工作群,学校择优公布。

5.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劳动周”交流主题班会。

6.学校政教处从劳动质量、劳动态度、活动效果等方面对班级的劳动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纳入班级量化考评。

7.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经班级推荐,学校评选出劳动小能手、劳动达人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