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落实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把“有根向正 迎难求精”党建品牌理念具体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规范课堂教学,突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学成绩,让家长、学生和社会满意。
一、工作要点
1.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备课批改检查,严肃落实“堂清检测”和有效批改,规范各项教学常规考核机制,通过多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全面提高教研实效性,严格落实教研流程,教研组的集体教研活动要真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3.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努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落实新课标,加强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升音体美的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常规
(一)教学活动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坚持按国家课程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国家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课程表上课,维护课程表的严肃性,不允许存在“双课程表”,严格执行禁止私自调课或教师随意代课制度。
2.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上课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要严格落实好教育部十条要求。 ①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严禁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②课前做好上课准备,提前候课,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堂,不准课中安排学生外出拿教学用品或参与其他活动;③严谨组织课堂教学,严格课堂纪律。坚决杜绝上课期间学生睡觉的行为;④上课期间严禁会客,无课时严禁在教学区域大声喧哗;⑤严禁携带手机上课;⑥上课要精神饱满,站立上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⑦严格课堂教学模式上课,高标准落实好堂清检测,及时有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⑧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问题;⑨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⑩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填写好上课记录,对未到班上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向班主任反应。
(二)教研活动
总体时间安排:所有学科(音体美微机除外,为一节课)均为两节课。具体环节和内容如下:
1.进行一周工作总结与反思。交流一周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建议;进行听评课和议课。
2.进行教研说课议课。
备课组内根据上次教研的备课要求,由主备人进行说课,组内进行议课交流,并进行修改,完成二次备课,形成特色个性教案。
3.进行培优扶差、作业设计和晚自习教学研究。
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相互交流培优扶差工作方法,相互取长补短。
4.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
5.下周学科教学计划。任务到人,明确教学进度和内容设置。每课要有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作业设计等。
具体步骤
(一)集体备课
分两部分:集备修改和下周集备安排
1.集备修改:修改内容为本组下周授课要讲的内容(也就是上周安排的集体备课内容)。由主备人进行说课,组内其他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可从环节、学法、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练习的设置、课堂细节问题的处理及实际授课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录,教师在下周授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教案进行上课,确保集体备课的实用性。教导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去。
2.下周集备安排:根据本组进度,由备课组长牵头,确定集备的内容,组内研讨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课时安排、作业布置,部分课时可具体到重难点的突破等。
(二)理论学习
1.教研组长根据本学期、本周组内存在的问题或根据学科组需要,安排切实有用的理论学习,如:2.0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科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等,带领本组成员统一学习。
2.教研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本次教研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及下周的教学活动安排等。
(三)听评课
评课内容:按照听课笔记栏目,分成三部分:亮点、不足、金点子(业务检查这三个项目必须填齐);内容可根据本组教学模式及组内的相关要求进行点评。禁止套话、空话,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中肯的评价,评课要有实效,有指导性,切实起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作业设置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依据课标精选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提高学生作业效果。实施分层作业,重视优等生,关注潜能生,力争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不超1.5小时。学科教师要注意分层次布置作业,各类作业全批全改。学科组统一作业要求,不得私自改变作业内容,不得私自增加作业,做好家校结合,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不得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不能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允许指令家长代批作业。
(三)队伍建设: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1.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方向,以校本培训夯实教师发展基础,以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成为有追求、有品位、有思想的人。
2.做好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增强自主发展意识,明确自身优势,了解自身不足,找到努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填写好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
3.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以师徒结对等形式创造青年教师良好的成长条件。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创设各种条件派出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提高教研和教学水平。
4.实现学科品牌效应,打造名师队伍。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和专业书籍,形成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着力培育并打造优势备课组和学科,使之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5.充分利用绩效考评机制,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境界和教学成绩。
打造班主任团队,推进专业化发展
1.加强班主任团队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使班主任有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促进班主任团队整体优化发展。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通过班主任培训、交流等形式,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
3.加强青年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力量培养。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促进青年班主任的成长。
4.充分利用班级工作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班主任工作,实行工作效益与利益挂钩,鼓励班主任争优创先。
坚持德育核心,打造学校的德育品牌
1.加强德育工作的思想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明确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加强教师导航的作用。
2.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方式,把“绿色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3.切实做好班级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活动为抓手,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功能,在年级和班级建设,形成优良的纪律和学习风气,打造教室文化,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爱国自豪感,养成学生良好品格。
4.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5.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天做两遍眼保健操,开足并上好体育课,利用好大课间活动,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教育是一项伟大工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将坚持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动摇;立足成就学生成长,提升学生幸福指数不动摇;立足优化作风,实现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素质不动摇;立足科学、精细化运作,打造高效而规范的特色管理不动摇,力争把我校打造成独具特色的规范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