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烟台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烟政办字〔2021〕57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172号),进一步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种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五化”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立足烟台实际,稳步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烟台特色种业创新体系,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为推进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总体目标。创新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种业产业体系,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现代种业强市。到2025年,5个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种创新平台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新品系20个以上;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6家以上,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3.健全保护体系。持续加大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力度,加强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争取认定国家或省级种质资源库(圃)1-2处,建设市级苹果、大樱桃、梨等地方特色多年生、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圃、鉴定圃各4-5处;建设市级烟台黑猪、牙山黑绒山羊、五龙鹅等地方畜禽保种场4-5处;注重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以基因、细胞、微生物和活体等为支撑体系的4个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体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种质资源与新品种(系)按要求入库(圃)共享。(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4.强化鉴定与创新利用。以地方科研院所基础公益性单位为依托,搭建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技术平台,强化育种创新基础。加强种质资源创制与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把握种质创新和育种科研规律,形成稳定持续支持。创制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和育种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保存和性状鉴定,建立我市地方农作物、水产种质资源名录。整合资源信息,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服务平台,推进共享或交易机制,提高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利用效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三、聚力突破性新品种攻关
5.明确育种方向。在主要农作物方面,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优质强筋小麦、机收粮饲玉米、高油和高油酸花生、优质专用甘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绿色果蔬方面,重点培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耐贮运”且生产性状优异的高端设施蔬菜品种和果树品种,苹果、大樱桃育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专用微生物方面,重点创制目标性状突出的食用菌、食用微生物、工程菌等种质,培育选育适宜工厂化、产业化的系列微生物新品种。在畜禽良种方面,重点培育“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肉质风味显著改善”的肉鸡配套系。在水产原良种方面,重点培育“名优、抗逆、生产性能好”的水产新品种,力争鱼、虾、贝、藻、参选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新品系2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6.搭建育种创新平台。扶持公益性育种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研究。引进或利用国家、省级育种创新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整合优势种业龙头企业及市内外高校、院所的创新技术资源,搭建市级以上玉米、小麦、花生、甘薯、果树、肉鸡、水产等优势农作物、畜牧业和渔业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种创新平台25个以上,5个创新平台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7.突破生物育种“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对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相关重要性状的调控机理和遗传机制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前沿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建立并完善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与新方法。加强组学、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建立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8.加快信息技术运用。加快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作物表型数据获取中的研发应用,加强图像数据新算法研究,提高表型鉴定的精度和速度,实现表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的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加快生产性能智慧采集技术、遗传评估技术、基因组选择技术在肉鸡育种进程中的应用,集成养殖环境净化技术、垂直传播疫病净化技术,建立现代肉鸡育种技术体系。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育种中的应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9.创新品种攻关机制。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组建“政、学、研、企、推”全链条育种攻关联合团队,建立健全要素跟着市场走的“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瞄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需求,实施重大品种联合攻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四、发展壮大种业企业和良繁基地
10.培育壮大种业企业。以种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抓手,实施现代种业科技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推进商业化育种和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6家以上育种创新能力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种业企业充分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普惠性政策,整合集成育种机构、育种人才、育种材料等种业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1.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作物种业方面,扶持骨干优势种子企业改善种子生产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玉米、小麦、花生、甘薯、蔬菜、果树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良种(苗)繁育基地,配套建设、改造升级一批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提升供种保障能力。畜禽种业方面,扶持一级以上重点畜禽良种企业,通过场内选育和引进优秀种畜禽,扩大核心群规模,提高生产性能、质量和供种能力;抓好改良体系建设,鼓励配套新建或改建一批大规模生猪、肉牛、肉羊扩繁基地,实现全部畜禽良种化。水产种业方面,重点抓好“五鱼四贝一藻一参”原良种繁育,集中建设大菱鲆、半滑舌鳎、许氏平鮋、黄盖鲽、石斑鱼海水鱼类原良种繁育基地,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牡蛎、皱纹盘鲍海水贝类良种繁育基地、海带良种繁育基地和刺参原良种繁育基地,到2025年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达到30处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五、提升技术服务支撑水平
12.建立新品种展示评价推广体系。健全市、县、乡三级新品种展示评价推广体系,合理构建布局定位明确、展示示范功能突出、良种良法配套的小麦、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9处。建设新品种跟踪评价和信息服务平台,实行主推品种发布机制,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种畜登记品种的评价鉴定,推动甘薯、花生、大白菜、苹果等特色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和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优良种畜及刺参、名贵鱼、扇贝等优良水产品种的更新与配套技术应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3.提高小麦良种覆盖率。各区市结合当地实际,科学推介小麦品种,组织实施辖内小麦良种统一供种工作。鼓励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推广种子机械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播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全市小麦良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全市小麦单产、品质和效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4.加强种业监管。开展种业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侵权套牌等违法行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健全市、县两级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加强种子种苗真实性、健康、转基因快速检测等检验检测工作。建设水产种业监管体系,实现水产种业全程可追溯。加强基地、市场和品种管理,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5.加强种业国际合作。鼓励种业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种业基地,或并购国外科技型种业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建立育种研发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海外智力引进,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出口,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鼓励支持种业科研推广机构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六、强化保障措施
1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集的工作机制。各区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烟台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7.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种业领域领军人才的帮带引领作用,利用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加大种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到2025年,培养引进种业创新人才团队20个以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1个。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定向培养种业人才,促进种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支持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鼓励扶持企业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8.强化政策扶持。做好中央、省、市资金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现代种业专项、省农业良种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落地烟台。市级财政从2021年起连续3年每年从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中安排资金3000万元,实施烟台市种业攻坚工程,重点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创新平台、新品种(系)培育和展示、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等。对推广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优秀育种团队,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省科技进步奖。对种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优先安排参加职称评定和专家评审。鼓励育种单位、团队以技术转让、拍卖、入股等方式,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对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种业企业,在税收、信贷、基地建设、科研人员待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探索完善制种保险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烟台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