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我校专职从事劳动教育教师6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51人。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6-8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2.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6-8年级使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以及教师自编劳动教材。
3.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栖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劳动课程开设的重大意义〗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时代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需要。
〖劳动课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把握育人导向。开设劳动课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劳动课程的开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切实体现时代特征。劳动课程的开设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劳动课程的开设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区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课程。
〖劳动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劳动课程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即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学会团队合作。
(三)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
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课程指导小组
组 长:郭惠平
副组长:牟雪梅
成 员:冯信鸿 徐香凤 姜丽红 李艳志
工作职责:
(一)负责每学期劳动课程的规划设计。
(二)指导教师开展劳动组织、过程管理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协助教师开发校内外劳动资源,以及劳动资源的整合。
(四)负责师资培训,指导劳动课程校本教材编写,实施教师劳动课程业务考核与奖励。
(五)指导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六)指导劳动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评价。
四、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一)学校要多举措加强劳动课程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课程师资队伍。把劳动课程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课程的专业化水平,将能否胜任劳动课程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课程指导教师。
(三)建立健全劳动课程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对能够进行劳动课程校本教材编写,劳动成果明显,以及在各级各类劳动技能比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要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五、劳动课程内容设置
(一)学校劳动课程内容
学校要发挥在劳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课程,不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劳动课程活动时间。
劳动课程活动清单
学校要利用好每周一节劳动课的时间,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课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他们积极的劳动精神,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2.劳动课程教材编写
学校鼓励教师在劳动课程开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对已运行成熟的课程要编写出校本劳动课程教材,并将教师的活动成果与教师的考核和评先选优联系,激发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使学校劳动课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家庭日常劳动教育活动内容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意义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家长要结合学生劳动清单内容,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内容包括:卫生防疫知识的学习、讲解与监督执行、厕所清洁、床铺书桌的整理、衣服的洗涤与缝补、烹调烹饪技术的学习与饮食制作、家庭垃圾的分类与整理、家庭绿植的养护,以及对家人的照顾等。
社会劳动的活动内容与开展
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学校可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联系,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设立校外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比如可以将牟氏庄园作为劳动教育学习基地,让学生从“耕读世业,勤俭家风”中懂得劳动的价值;将翠屏公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可带领学生进行植树、卫生整理等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将城区养老院作为劳动服务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六、劳动保障
安全保障
1.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2.学校劳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育情况,要兼顾学生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长,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状况。
3.学校开展劳动课程要做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形成全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
(二)劳动物资与经费保障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劳动课程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加快建设校内劳动课程场所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课程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课程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劳动课程活动评价
(一)班级劳动评价
每次班级劳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劳动评价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评价内容 | 评 价 要 点 | 自评 | 互评 | 教师评 | 综合评价 |
劳动观念 | 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 ||||
劳动精神 |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实践精神,能够团结合作。 | ||||
劳动技能 | 勤于动手,能够正确掌握劳动技能。 | ||||
劳动习惯 | 能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
注:评价分A、B、C、D四个等次。
(二)家庭劳动评价
家庭是学生劳动常态化开展的场所,也是检验学生劳动态度的重要平台,家长要对家务劳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并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每周与孩子一起对家务劳动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形成家校劳动教育的合力,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劳动表现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D | |||
个人自评 | 劳动表现 | 每天坚持做家务,不敷衍塞责,不弄虚作假,态度端正。 | ||||
劳动质量 | 一周内能圆满完成自己分担的家务劳动。 | |||||
家长评价 | 劳动表现 | 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利用学习之余分担家长的劳动。 | ||||
劳动质量 | 每天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家务劳动。 |
(三)学校评价
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及家庭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要把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4.劳动清单(方案中已有)。
5.教学设计。
厨师真功夫
——刀工技法探秘
栖霞市实验中学 冯信鸿
【活动背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的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的,都是通过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厨师真功夫》一课既是职业体验中的活动内容,又是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一个能力要求,更需要参与者的精心设计和制作,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节代表性课程。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体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掌握烹饪中的基本用刀方法。
【活动重难点】
运刀的方法是本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菜刀6把、案板6个、黄瓜、胡萝卜等烹饪原料、白瓷盘6个。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我听说许多同学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候经常到养老院等地方进行公益服务活动,帮助老人整理卫生,到食堂帮助包饺子。谈到包饺子,相信许多同学都会做,但你体验过切肉、切菜吗?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体验学习一下《厨师真功夫》当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刀工技法。
二、活动安全要求
由于本节课要学习用刀切菜的实践操作,所以要求同学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遵守活动纪律,用刀操作时要精力集中,注意用刀安全,要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
刀工初体验
(一)刀工的含义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刀工”下一个定义。
2.教师归纳总结:刀工就是根据烹调或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不同的刀法,将烹饪原料或食物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技术。
(二)小组研讨:你认为经刀工处理后的原料需满足哪些要求?
1.小组交流
2.教师归纳总结
(1)适应烹调的需要。
由于菜肴有多种烹调方法,这就要求原料的形状也要适应烹调方法的需要。因此,烹调前就要用不同的刀法对原料进行刀工处理。
(2)掌握质地,因料而异。
烹饪原料有老、嫩、软、硬、脆、韧之分,有带骨、无骨,肉多骨少或骨多肉少之别。刀工处理时,必须根据原料质地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刀法处理。
(3)规格整齐、均匀。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不论是丁、丝、片、块、条、粒等形状都应做到粗细均匀、长短适宜、厚薄一致、大小相称。而且丝与丝、丁与丁、片与片、条与条、块与块、粒与粒之间又要互不牵连、截然断开。
(4)原料形式美观。
同一原料,运用不同的刀法,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就会使菜肴形式多样。在不影响烹调效果的前提下应讲究原料的形态美观。
(5)同一菜肴中各种原料间形状的配合。
每种菜肴基本由主料与辅料配合组成。进行刀工处理时,辅料形状应服从主料形状,并以加工成同一形状为宜,而且辅料应略小于主料。
(6)合理使用原料。
合理使用原料是整个烹调工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刀工对于这一原则的贯彻,更具重要的意义。刀工处理时,必须注意计划用料,量材使用,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落刀成材,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三)探秘用刀的基本操作方法
1.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刀切菜的?(或者说你认为应怎样用刀切菜?)
2.正确的用刀方法讲解
(1)操刀。操刀的基本手法,一般是右手握刀,拇指与食指捏紧刀箍处,其余三指、手掌和手的力量握住刀柄,握刀时手腕灵活而有力量。
(2)运刀。刀工操作时,要凝神于运刀之中,思想随着刀刃走,做到“安全第一”。主要用臂力和腕力。左手控制原料,保证原料平稳不移动,同时,左手手指自然弓起,用手指第一关节顶在刀身上,抬刀高度不能超过第一关节处,确保运刀时不伤及手指。两手紧密而有节奏地配合,动作准确、连贯、巧妙、一气呵成。高超的运刀技艺,能展示出刀工刀法的神韵,让人与劳动达到高度和谐,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模拟用刀练习
动作要求:右手掌直立如刀,左手手指自然弓起,用手指第一关节顶在右手心处,抬起右手做切菜状,右手高度不能超过左手第一指关节处。
4.相关链接:刀法简介
5.展示制作精美的菜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教师刀工技艺展示
(1)将黄瓜经刀工处理后成佛手造型 (2)将黄瓜经刀工处理后成香蕉造型
四、实践活动大比拼
(一)实践活动要求:
各小组先通过研讨设计出创作方案,然后利用统一提供的原料,用刀加工成自己需要的形状,再用这些原料在盘子中拼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按照方案进行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参与作品的制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检验同学们的用刀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有秩序地进行创作活动,注意用刀安全。
(二)活动评价要求:
1.整体外形美观。
2.原料加工形状种类多。
3.刀工技术高,原料厚度均匀。
4.小组活动纪律好,不出现安全事故。
五、活动成果展示及活动总体评价
(一)各小组长按评价要求分别给小组作品打分,最高分为5分。汇总作品得分,评选出优秀作品。
(二)累计小组各项分数,得出每人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得分,计入个人实践活动档案。
六、活动感悟
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都有哪些收获。
七、教师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本节课所学技能,通过课后勤加练习,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快乐,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6.学校劳动教育成果。
2020年烟台市第五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中,我校共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2021年烟台市第六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中,我校获得两个一等奖。学校也被评为烟台市劳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