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与就业数据的信息比对机制,每月定期将社保与就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查实就业未参保人员信息,逐一落实未参保原因,对应参未参的,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其及时参保。到6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75.12万人,比年初净增3.6万人,其中实际缴费职工135.1万人,净增2.7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7.5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5.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46.66万人,净增 6.06万人,其中按项目参保19.8万人,净增3.9万人,参保率100%。二是做好保费征缴工作。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51.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收27.2亿元,主要是受阶段性减免政策影响。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6.7亿元、职业年金5.9亿元,财政补助收入18.8亿元。征缴工伤保险费1.7亿元。三是有序开展稽核清欠工作。全市共针对性稽核企业128家,补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94万元,全部整改到位。受理投诉举报欠费企业121家,移交法院41户,执行回保险费309.76万元。
各项社保待遇保障全面有力。一是细致做好养老金计发工作。对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公布前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核算临时养老金并按月发放。做好全市2019年33997名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重算工作, 6月底前基本重算完毕,增加养老金补发到位。二是待遇审核支付按时足额。到6月底,共为全市64.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待遇97.2亿元,其中新增退休1.7万人,当期收支缺口46.1亿元。为全市11.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5.7亿元,其中新增退休2624人。为全市9639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支付各类费用2.7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三是加大社保扶贫工作力度。利用扶贫部门共享的数据调取参保信息情况,下发县市区进行进一步核查,确保居民养老扶贫代缴、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享受待遇、年满60岁贫困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和扶贫宣传告知工作落实到位、不漏一人。中心党委成员分为5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市区,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四不两直”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保证了社保扶贫工作落实。四是强化个人账户管理和转移接续。实现了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打印和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全程网办,全市各类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9000余人,转移基金1.8亿元。跨制度衔接1900余人,除居民保险需要核实数据的情况外,由原来的办结时限45个工作日全部做到“一次办好”、即时办结。认真及时完成退役军人社保转移工作,全市共接收退役军人转入700余人,随军配偶转入100余人。
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执行到位。一是做好社保费减免工作。按省统一要求,2月19日起暂停了社保征缴业务。从2月底开始,积极着手准备企业划型,结合多方数据和各县市区排查上报情况,对全市的5万多户参保企业逐户落实,最终形成了结合减免政策要求同时经过市政府审核通过的公示名单。截至6月30日,2-6月共对全市60830户企业减免三项社保费31.46亿元,其中:减半征收1284户大型企业、1161户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单位缴费部分,减收社会保险费7.01亿元;免征58385户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名义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单位缴费部分,免收社会保险费24.45亿元,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对减免范围外其他类型单位,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快速完成社保退费。针对我市2月份已缴费企业占比在全省较高的实际情况,为精准执行政策,及时将资金返还给参保单位,市社保中心积极开展程序开发、确认退费账户信息等工作,在短短15天内就为2月份已缴费的2.3万多户企业累计退费3.8亿元,除个别单位主动要求冲抵缴费外,退费工作全面完成。三是适时降低工伤保险费率。自2020年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20%,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工伤保险质效有效提升。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伤康复管理。加强工伤康复服务机构的协议管理,制订和完善工伤康复协议服务机构考察评估和管理考核标准。上半年,全市共工伤康复51人次,支付253万元;安装配置辅助器具72人次,支付174万元。二是认真做好工伤医疗待遇审核支付。累计审核支付市直工伤职工3906人次,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929万元,其中审核支付协议医疗机构工伤医疗费用1776万元。对工伤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进行了专项稽查,清理和杜绝辅助器具配置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三是全面恢复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受疫情影响,我市劳动能力鉴定现场查体按上级要求于1月24日暂停。为了安全、有序恢复劳动能力鉴定现场查体工作,本着“严流程、重防控、订预案、小批量、多批次”的原则,自5月初启动了现场查体筹备工作,专门制定了《劳动能力鉴定现场工作方案》和《开展劳动能力鉴定现场查体应急处置预案》,对劳动能力鉴定查体基地严格管理。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自6月9日起,全市劳动能力鉴定现场查体工作重新恢复。目前,已完成全市1782名伤、病职工的现场查体鉴定工作,力争7月中旬将鉴定结论全部作出。
基金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一是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工作。根据省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印发了《烟台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归集划拨实施细则》的通知(烟社保发〔2020〕3号),为各县市区严格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省级统筹以来,全市按时做好基金上解和申请工作,确保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加强基金运行风险评估分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带来社会保险费大幅减收,对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带来了较大挑战。按上级要求,组织县市区经办机构开展2020-2022年企业养老保险3年基金收支测算工作,完成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基金运行风险评估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基金风险防控扎实开展。一是落实“三个全面取消”。根据省厅统一部署,由省级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地市积极做好配合。5月初完成与市级各相关银行业务联系,召开工作碰头接冶座谈会,就相关工作内容达成共识。目前业务系统平台已由市局信息中心搭建完成,等待省级下达测试任务。二是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回头看”。对中心成立以来接受的7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离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继续抓好问题整改落实。三是做好疑点信息排查整改。累计落实部、省、市局转发的疑点信息1002条,包含异地重复参保、跨省重复领取待遇、参保职工死亡冒领、同时领取工亡津贴与抚恤金、服刑人员多领待遇等情况。建立配合联动机制,对经排查属实的问题,加大追缴力度,防止基金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