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东部新区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烟台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烟台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为做好我市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2013年地质灾害发生概况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806毫米,较常年偏多183.5毫米,较2012年偏多146.8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591.8毫米,较常年偏多152.8毫米;5—10月降水量687.6毫米,较常年偏多165.8毫米。全市年内未发生地质灾害。
二、2014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中查明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我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条件、社会经济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强度以及市气象局预测资料(预计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00—800毫米,较常年偏多2—3成)等因素,对2014年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
(一)总体趋势。以昆嵛山、艾山—牙山、塔顶山、大泽山、招虎山、罗山等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区及岛屿海岸带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尚未有效治理的历史遗留地下采空区和不明采空区的采空塌陷隐患比较突出。
(二)重点地区及威胁对象。昆嵛山地区、艾山—牙山地区、塔顶山地区、大泽山区北麓、招虎山地区、罗山地区等由于山地陡峭,沟谷发育,沟谷内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内地质条件较复杂,汛期遇强降雨过程易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岛屿、海岸带受海蚀作用影响,边坡发育不稳定,汛期也可能产生崩塌灾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坡下建筑、桥梁、道路、水利等设施和坡下人员、景区游人。
栖霞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等部分县市区因地下开采煤、金、滑石、铜、铅锌等产生的采空区较多,易发生采空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主要为采空区及周边的建筑、桥梁、道路、水利等设施和附近人员。
(三)高发时间。根据各种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检查和巡查资料,结合我市地质环境特点和以往发生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我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
三、防治重点和措施
(一)防治重点。下列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危险点(区)为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
1.芝罘区大海阳路(崩塌);
2.芝罘区环山路东段南部山体(崩塌、滑坡);
3.莱山区铁矿及大理岩废弃矿区(采空塌陷、崩塌);
4.福山区高疃镇王家庄铜矿废弃矿区(采空塌陷);
5.福山区门楼镇姜家夼村、上许家村(泥石流);
6.昆嵛山保护区昆嵛镇石门桥景区、涝夼村(泥石流、崩塌);
7.牟平区高陵镇上潘家、牟平区水道镇金牛山—猫山—岔河—罗家屯一带(采空塌陷);
8.烟台开发区古现街道棘子夼村(滑坡、崩塌);
9.烟台开发区福莱山街道奇章居委会东北角(崩塌);
10.栖霞市翠屏街道黄燕底村(崩塌);
11.栖霞市翠屏街道北夼村—后张家村、石盒子村—衣家泊子村(泥石流);
12.栖霞市亭口镇蓝蔚夼村、上门楼村、生木树夼村、峩夼村(泥石流、崩塌);
13.栖霞市唐家泊镇上哨村—下哨村—后哨村、上茅屋夼村—下茅屋夼村、竽东夼村(泥石流、崩塌);
14.栖霞市蛇窝泊镇安子夼村、町夼、上庄头村、小键脊山—前张家庄、周家沟村西北304国道十八盘(泥石流、崩塌);
15.栖霞市庙后镇李博士夼—上林家村滑石废弃矿区(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崩塌);
16.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村铅锌矿废弃矿区(采空塌陷);
17.招远市玲珑镇玲珑台上—大蒋家村(采空塌陷、地裂缝);
18.招远市阜山镇九曲村、九曲矿区、大开头矿区(采空塌陷、地裂缝);
19.招远市金岭镇原疃村—黄泥沟村、钟家村—草沟头村;辛庄镇北截村废弃矿区(采空塌陷);
20.招远市蚕庄镇马埠胡家村、盛家村(采空塌陷);
21.招远市齐山镇大尹格庄村(采空塌陷);
22.蓬莱市村里集镇南官山村、黄泥沟村、石门口村、南花夼村(泥石流、崩塌);
23.蓬莱市蓬莱阁景区田横山北、蓬莱阁北(崩塌);
24.蓬莱市大柳行镇唵口村、强家沟村西(采空塌陷);
25.蓬莱市大柳行镇门楼村(采空塌陷)
26.蓬莱市潮水镇庄官村—后大雪村(采空塌陷);
27.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仓上金矿废弃矿区(滑坡);
28.莱州市金城镇新城村、北吕村、龙埠村、焦家、望儿山、马塘村(采空塌陷);
29.莱州市朱桥镇寺庄村、小于家村(采空塌陷);
30.莱州市柞村镇大泽山北麓大理石花岗岩矿区(泥石流、崩塌、滑坡);
31.莱州市虎头崖镇山上刘家村玉凤滑石矿废弃矿区、西小宋村渤海铁矿矿区、东宋北滑石矿区(采空塌陷、地裂缝);
32.莱州市三山岛街道三山岛村北(崩塌、滑坡);
33.莱州市土山镇盛大—鑫博铁矿区(采空塌陷、地裂缝);
34.莱阳市沐浴店镇西半泊村西(滑坡);
35.莱阳市沐浴店镇簸箕港村东南、谭格庄镇吕家庄东北、龙旺庄街道水南村东北(崩塌);
36.海阳市朱吴镇九岭夼村—丁家夼村(泥石流);
37.海阳市发城镇栾家庄村西北迎客岭(崩塌);
38.海阳市徐家店镇台上村滑石废弃矿区(采空塌陷);
39.长岛县英雄山南侧、砣矶镇后口村、九丈崖景区(崩塌、滑坡);
40.龙口市下丁家镇后地村—大园村—大庄村废弃矿区(采空塌陷);
41.龙口市北马镇下虎石村、黑夼村(泥石流);
42.龙口市石良镇水夼村东(泥石流)。
(二)防治措施。
1.福山区门楼镇姜家夼村和上许家村、昆嵛保护区石门桥景区和涝夼村、栖霞市北夼村—后张家村、蓬莱市南官村、海阳市朱吴镇九岭夼—丁家夼村、龙口市北马镇下虎石村等12处泥石流隐患均位于低山区,分布相对集中,历史上曾有不同程度泥石流发生,均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应建立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定期巡查监测,在暴雨期等时间段加大巡查监测密度,发现灾情按速报制度执行;汛期之前应疏通、加固流域内泄洪渠道,以利快速泄洪。
2.芝罘区环山路以东南部山体、烟台开发区棘子夼村、栖霞市峩夼村、蓬莱市蓬莱阁景区田横山、海阳市栾家庄村迎客岭、莱阳市西半泊村等20处崩塌、滑坡隐患,应安排专人进行巡视监测,雨期加密巡视,发现险情及时警示过往车辆行人避让,并在隐患处设立警示标志,确保过往车辆行人生命财产安全。
3.福山区铜矿废弃矿区、牟平区上潘家、莱山区铁矿及大理岩废弃矿区、栖霞市李博士夼—上林家村滑石废弃矿区、招远市玲珑台上—大蒋家村、蓬莱市唵口村—门楼村、莱州市焦家—望儿山金矿区、海阳市台上村滑石废弃矿区、龙口市后地村—大园村—大庄村废弃矿区等19处采空塌陷、地裂缝隐患,应禁止在居民区附近开展浅部探采活动,设立危险警示标志,圈定危险范围并进行避让;加强日常观测,汛期对建筑物开裂、地面裂缝等险情加密观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避让,减少灾害损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社区、村庄要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健全以当地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组织开展群测群防。铁路、公路、水利设施、旅游风景区等管理单位要开展好交通沿线、生产建设区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防止不当施工行为引发地质灾害或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建设单位要负责监测和及时治理各类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或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应急管理部门要按“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原则及时有效处置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安排,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编制实施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县市区要在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划定今年汛期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防治重点,修编发布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市国土资源局将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编制实施情况。
(三)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巡查防范工作。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进行监测巡查,特别在强降雨期间要确保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监测和巡查。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向灾害隐患区(点)所在乡镇(街道)、村(居)和单位介绍防灾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对重大隐患点、危险点要责成防灾责任单位提出防治和应急预案,落实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应急防御措施以及预定避灾地点、撤离路线;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发放工作,确保“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每个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灾害威胁的群众。
(四)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演练。对列入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防灾应急预案,明确受威胁范围、监测预报方法、预警报警信号、转移疏散路线、避灾防灾地点、应急抢险措施以及各环节责任人员等,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提高防灾应急能力。
(五)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各县市区要加快构建国土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完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会商、预警联动机制及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及时向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当地乡镇(街道)、村(居)、单位及受威胁群众传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群测群防人员和持有“避险明白卡”的群众,汛期要密切关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山东卫视和山东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当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和电子显示屏及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逐户通知等手段和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威胁群众,帮助所有受威胁群众及时做好各项应急防范工作。每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期结束后应将相应的险情灾情直接反馈至市国土资源局。
(六)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治理工作。对于全省第一批搬迁避让治理项目,栖霞、蓬莱、招远市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区内搬迁避让治理工作;对于全省第二批搬迁避让治理项目,烟台开发区、福山区要积极协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全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于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特别是今年出现险情或发生灾情后留有隐患的,各县市区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工程治理,对受威胁的对象组织搬迁避让。
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发挥保险机制防损减灾、经济补偿的特点,最大限度减少或弥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ⱜⲎ⺖⺘㈦㎒��짚(八)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害报告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设立公开联系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确保险情灾情及时接报、处理。如遇突发性地质灾害,要立即启动防灾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理,指挥抢险救灾,同时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6719000、6719001(工作日)、6719011(休息日和晚间)、6719027(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