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G228丹东线起自辽宁丹东市,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止于广西东兴市,为我国公路网中重要的沿海旅游公路。G228烟台段全长275.1公里,是烟台市重要的东西向运输通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3.5米~46米。目前,G228东西横穿烟台市城区及规划区,穿越规划区里程约76公里,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交通量大,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干线公路功能的发挥;G228穿越城市规划区,对城市布局带来较大影响;G228城区段平面交叉口多,城区内部横向出行及非机动车、行人多,安全隐患大。
随着G228丹东线在东营、滨州、潍坊及烟台市莱州境内的规划改建及威海、青岛、日照境内的新改建工程的完成,G228丹东线在山东境内作为沿海旅游大通道的作用将日趋显著,实施G228丹东线烟台开发区至牟平段改建工程尤为迫切。
拟建项目的实施对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适应交通出行需求,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公路安全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路线走向
拟建项目路线起点位于烟台市开发区解宋营村东南,向东南展线,在梁家村东南下穿德龙烟铁路,经文家庄东、董家庄西、六十里堡村南、大葛家村北,于郭家村东北与疏港西路交叉,过房家村北、小苗家村南,在范家村西转向南,在上岚子村西南与G18荣乌高速交叉,于小马家村东南并入S304,改造利用S304至臧家村西南,改造县道中古路至李家村西,经郭家村北、张家村北、曲家沟村东,在东罗格庄村东北与G15沈海高速交叉,经邹格庄村东,于高瞳东并入S308,改造利用S308至屯里村北,偏离S308继续向东展线,经赵庄南、西周格庄南,在大屋村东北跨内夹河后与S210交叉,沿县道林门线展线至于村西南,在钱村东南与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蓝烟铁路、G204交叉并跨越外夹河,在陈村西南与山海南路交叉,于解格庄东南与S208交叉,过山南周村北、祥山曲村南,在冶头村西北与S11烟海高速交叉,经祝家瞳村北、南自格庄南,于陡崖子村西与S207交叉,过北岭前庄南、严家庄北,在西羊角埠村西北与S206交叉,于柳家沟村北转向北,经小山子村西、大窑镇东,在张家庄西南接G228到达终点。
3.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拟建项目路线全长94. 40公里(新建78.126公里,利用省道改建7.914公里,利用县乡路改建8.36公里),路基土石方11611.6千立方米;路基路面排水181.1千立方米;路面2478.6千平方米;特大桥1028米/1座;大桥4512米/14座;中桥312米/5座;小桥647米/25座;涵洞160道;互通立交11座;分离立交4座;隧道420米/1座;通道10道,天桥9座;平面交叉57处;养护工区5处,停车区3处(与养护工区合并设置),监控设施107处,隧道监控站1处;永久占地694.4990公顷(新增永久占地640.3963公顷,利用老路占地54.1027公顷)。
根据G228整体功能及拟建项目的交通功能,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将其定位为次要干线公路。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结合路网规划、地形条件及与其衔接路段技术标准情况,在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推荐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33.0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为:特大桥1/300,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隧道建筑界限净宽为14.0米(单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影响
在施工期,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和路基工程中土石方开挖引发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其次为施工噪声、扬尘、废水和生活垃圾排放对局部环境形成短期影响。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有施工扬尘、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沥青烟等。采取的防治对策:①沥青混凝土搅拌应远离空气敏感点(≥300米)。沥青熬炼建议采用设有除尘设备的封闭式厂拌工艺,采用无热源式高温容器运输至铺浇工地,应避免下风向正对着敏感点。②材料堆场也要远离空气敏感点,应有蓬布遮盖。对于扬土较大的路面和建筑场地做到勤洒水,尤其是久旱无雨的季节,对于敏感区域要定时进行洒水。③运送土方、水泥、石灰等要袋装或用封闭式车辆,禁止超载,运输车辆盖蓬布,运送土方时应适量洒水,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量。④灰土拌合点应远离学校、居民区等空气敏感点。施工人员应配备口罩、风镜等防护用具。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废气对周边居民影响很小。
(2)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场地机械噪声以及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施工场地选择在距离敏感点较远的永久占地范围内,一般施工阶段禁止夜间施工和夜间运输,若必须在夜间施工的需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对距离道路近的村庄,施工现场设置临时隔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期采取防护措施后,对沿线周边村庄影响较小。
(3)废水
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营地生活废水和施工废水。生活废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临时施工营地内设置旱厕,与当地农户协商,及时进行清理并用作农肥;②设立临时洗漱间,废水集中收集,并全部用于地表抑尘喷洒;③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④临时施工营地不得建在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少,采取设置旱厕、临时洗漱间,废水集中收集,并全部用于地表抑尘喷洒等措施,因此,对其附近河流水环境质量影响微弱。
(4)生态环境
施工期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的主要有耕地、园林地等,项目临时用地主要有取土场和弃土场,临时占地为荒地、荒谷,不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项目采取的生态减缓措施主要有:①取土场防护措施:取土场在雨季开挖时在其下游布设沙袋和开挖沉砂池,以阻挡和沉积泥沙;取土完毕后对不稳定边坡做削坡处理,同时为防止雨水的冲刷,修建排水系统;②临时弃土场防护措施:弃土场在雨季开挖时在其下游布设沙袋和开挖沉砂池,以阻挡和沉积泥沙;弃土作业过程中配备喷水装置,洒水降尘,周围设立挡板进行围护,减少扬尘;③临时施工营地在工程结束后清除施工垃圾,平整土地,恢复其原有功能;④施工材料应采用分类堆放的方式,粉质材料堆放场应有遮盖且应设土工布围栏等,以防止被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和损失。施工车辆尽量依托现有村镇道路,临时设施应进行整体部署,不得随意修建。⑤此外还有相应的农业、动植物绿化等生态保护措施。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施工期对生态影响较小。
2.运营期影响
在运营期的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的,主要有汽车尾气和噪声影响,道路建设造成的生态影响、地表径流以及服务区生活废水影响等。
(1)噪声
工程投入运营后,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
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主要有:①针对道路沿线村庄采取设置通风声屏障措施,减少交通噪声影响;②道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减少交通噪声的影响;③道路两侧一定规划距离内,不应建设医院、学校等对噪声特别敏感的建筑物;④采取必要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设运行车辆的噪声影响。
(2)废水
项目公路路面集水面积十分有限,在雨季产生的路面径流量也不大;公路路基两侧均设置有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等,它们与当地农灌沟渠相连接,同时,各跨河桥梁两侧建有导流槽,将桥面径流引入桥梁两端的路基排水沟内,不直接排入跨越河流中。
(3)废气
汽车尾气排放对线路两侧局部区域大气环境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输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减少车辆排队滞留时间,以减少汽车尾气对收费人员和司乘人员健康的影响;执行环境监测制度,定期对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尤其是对周围敏感点的监测,并建立环境质量报告制度,以便根据实际污染状况,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不利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对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等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了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后均能够减轻或消除,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四、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或索取补充信息,公示时间为10天,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1.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程为波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50号
邮 编:250013 电话:0531-85870064
邮 箱:bo106025@126.com
2.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烟台市公路管理局
联系人:姜琴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环山路196号
电 话:0535-6295093 邮箱:ytglqqb@163.com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公路沿线各企事业单位及沿线附近村民。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您对该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您对该项目建设有什么具体意见,请简要说明原因。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公示发布的10天内,向环评机构和建设单位提出宝贵意见。
烟台市公路管理局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