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崇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活动
以“导、思、议、展、评、检、用”模式深化知识理解

日期:2025-05-16     

字号: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1.活动背景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龙口崇实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致力于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次数学教学活动以“导、思、议、展、评、检、用”七步教学法为核心,围绕“球的切接问题”、“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及“平面的画法”三大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技巧,并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2.活动目的

深化理解: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球的切接问题、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及平面画法的技巧。

培养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反馈提升:通过评估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与安排

球的切接问题(主讲人:杨腾)

·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与地面的接触点、两个球体的相切情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 :提出问题,如“如何确定两个球体的切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答。

· :分组讨论,每组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 :各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关键点。

· :通过小测验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切接问题概念的理解。

·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 :设计实际应用题,如“设计一个能够容纳特定大小球体的容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主讲人:戚晓妮)

· :回顾坐标系、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为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 :提出解析几何的核心问题,如“如何用代数方法描述几何图形?”

· :小组讨论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如距离公式、斜率等,并尝试推导。

· :小组展示推导过程,教师补充讲解难点。

·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解析几何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 :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 :结合物理或工程问题,如“计算两点间最短路径”,让学生体会解析几何的实际应用。

平面的画法(主讲人:栾兆辉)

· :展示不同平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平面的特征。

· :提出问题,如“如何准确地绘制一个平面?”鼓励学生思考绘制方法。

· :分组讨论平面的表示方法,如使用法向量、平面方程等。

· :各组展示绘制平面的步骤和技巧,教师总结最佳实践。

· :通过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平面画法的掌握情况。

· :组织小型竞赛,如“快速准确地绘制指定平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 :在建筑或设计项目中,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绘制平面图,体验数学在专业领域的应用。

三、活动方法与策略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实例或多媒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反馈与调整:通过课堂练习、测试等方式收集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四、活动预期效果与评估

预期效果:

·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球的切接问题、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平面的画法。

·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展示等环节的积极性。

作业与测试:通过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关于数学应用的项目报告,评估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我反思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开展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五、活动总结与反思

亮点:

· “导、思、议、展、评、检、用”七步教学法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 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不足:

· 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存在解题思路不清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思维训练。

· 在时间管理上,部分环节(如讨论、展示)耗时较长,影响了教学进度。

· 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足够的个别辅导和支持。

反思与改进措施:

加强思维训练: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思维拓展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优化时间管理:提前规划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进度不受影响。同时,鼓励学生高效讨论,避免无效交流。

提供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安排课后辅导时间,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持续反馈与调整: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本次数学教学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