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科学、规范、精细、特色”的管理思想,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创建特色学校为主线,以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为重点,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难题,全面推进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把我校打造成农村知名教育品牌,让学生成长得更有活力、更有能力、更有定力,更有潜力,让全体教职员工更加有尊严、更加有幸福感地工作与生活。
二、发展目标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手段的作用,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心任务,以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全面落实和完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各项任务,进一步美化和建设校园环境,完善和补充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不断提高我校的总体成绩,争办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学校。
三、学校概况
原亭口镇中心小学1984年成立,坐落于原亭口镇政府西侧,山东河畔东岸;覆盖68个自然村,中心学校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 平方米。新校区于2014年10月30日奠基开始建设,于2015年11月11日举行新校区剪彩仪式,正式交付使用。学校各类办学条件充足,占地面积32.98亩、校舍面积7668.29平方米、绿化面积6529平方米、图书1.73万册。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四、具体措施
(一)实施德育实效提升工程
1.以“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为依托,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
2. 以“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班主任评价体系
从班主任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加强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从班主任工作过程、班集体建设、学生各方面表现、班主任个人成绩和班主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方面建立评价标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根据现状进行测评,并且不断修正完善,逐步融入学校整体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中。
3.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为依托,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作机制
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全面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家庭生活教育,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二)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完善教学制度,创新评价体系
完善《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学生考试管理制度》等,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常规评价,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教师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完善教师业务档案,把教师的常规工作、教学业绩、业务培训、校本教研、工作承担、学生满意度等项目量化赋分,形成教师评价体系。
2.深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
开齐开全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由专人上,严格按常规要求进行上课。每天保证学生有1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
3. 立足课堂改,提高教学实效
出台《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课堂量化评价标准》, 对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课堂训练、课堂提问、教师行为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严格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精心研讨、合理布置、总量控制。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改进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研究,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策略,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
4.搭建多种平台,力促教师发展
打造“精业强能、身教善行”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形成“学习既工作,工作即学习”“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专业工作方式。
(三)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1.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民主、协商、共同治理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追求。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提高教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定期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及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正当权益。
2.不断深化校务公开
公开、公平、透明是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进一步提升校务公开意识。提高校务公开工作水平。通过校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通过班主任会议、各年级教师会议等各种渠道,进一步扩大校务公开范围,提升校务公开工作水平。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结合新的形势。从与学校、社会与学校、学校内部的新型关系上谋求学校发展。尤其是在校长职级制背景下,思考和探索构建学校的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适应管、办、评分离的新格局,完善学校章程,完善管理、教学、德育、教科研等制度,大力营造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规范办学的工作局面。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健全干部管理使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干部的“四个”意识。提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
(四)实施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完善“跟进式服务”工作机制
在校舍维护、设施设备维修和水电保障过程中完善“跟进式服务”工作机制,做到问题发现及时、人员到位迅速、维修落实高效、结果反馈到位,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后勤保障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维修、采购等方面实施内控管理,确保管理过程公开、公正、廉洁、高效。
3.创建“满意食堂”
加强对食堂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创建“满意食堂”。继续坚持学校食堂非营利性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主动接受食品卫生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坚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饭菜品种,提升服务质量,创建师生满意食堂。
(五)实施办学特色提升工程。
1.打造学校特色,创建中草药特色学校
深入系统地推进立体化的教育,为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健康持续发展助力。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课程建设、课堂实践、德育发展、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基本完成特色学校创建。
2.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领学生文明修养的不断提升。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培育师生积极心理品质
以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为目标,以增进师生的积极情绪、培育积极心理品质和建立积极的关系为途径,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化水平,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开垦“清亭百草园”中草药种植基地,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因势利导在室外开垦中草药种植基地,在室内开展瓦楞纸创意制作,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学生劳动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六)实施党建工作提升工程
按照上级委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亭口小学的快速发展、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一是旗帜鲜明抓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完善学习教育机制,丰富形式,提高实效。二是继续坚持不懈抓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风清气正,只争朝夕,谱写学校快速发展的奋进之笔。三是坚定不移抓支部规范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深入细致抓纪检监督,正风肃纪,强化落实从严治及风廉建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五是集思广益,团结调动一切有利学校发展的力量,广开门路,拓宽办学渠道。
五、实施保障
《栖霞市亭口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是亭口小学新阶段的教育发展总纲,要为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各处室、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配合、认真实施,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处室要围绕学校《发展规划》确定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提出本处室实施的年度工作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工作。对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学校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特色品牌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为《发展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