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第一季度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日期:2025-03-31      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号:

序号

事项名称

年度目标

工作进展情况

1

支持链主企业领建创新联合体。

2025年,组织开展创新领域企业对接活动10场以上,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组建创新联合体。

根据各产业链围绕链上企业创新需求,针对性完成2025年创新链活动计划制定,瞄准市内外对口重点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做好活动前期对接筹备工作。

2

投产万华乙烯二期。

建成并投产。

乙烯二期项目所有装置基本建成,其中POE装置和LDPE装置已投产,其余装置正在进行投料准备。

3

加快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二期建设。

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部分子项目启动建设。

PDH、润肤剂和丙烯酸及酯等装置已于2月份完成投产;万华二期4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土建图纸设计正在进行。在3月1日烟台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正式启动建设。

4

新增“四上”企业450家。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

总结2024年度小升规相关工作,走访区市深入了解情况,以2024年小升规培育库为基础重新摸排完善,入库企业达到320家。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召开全市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运行调度会,及时分析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区市强化工业运行组织,确保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2月份,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分别高于全国(5.9%)4.3个百分点、全省(8%)2.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

6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生产开发适销对路车型,年内力争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3500辆。

根据统计,一季度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3777辆。

7

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

2025年争创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

广泛开展市级绿色制造评审工作,对区市和重点企业市级进行绿色制造申报流程指导,对有申报意向申报的企业进行答疑,对部分已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

8

建强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工匠人才等重点人才队伍。

年度开展企业家培训3场以上,培训人员500人次以上

目前《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企业家智慧提升培训工作方案》已起草完毕,正按规定程序进行

9

实施省技术创新项目120项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以上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120项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带动产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年1月25日完成对2024年第二批计划项目的调度工作;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市工信局组织开展2025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第一批)申报工作。

10

做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聚合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南航科创智谷等平台资源,布局众创空间、创新园圃,投运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基地,打造新材料研发总部基地、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①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基地项目完成部分试验车间主体施工。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项目部分厂房投入使用,产业会客厅开展沙龙活动。②加大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在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力争全年突破4项前沿技术。

①已完成1-3#、5#、7#厂房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施工;4#、8#、9#厂房主体建设完成45%;6#厂房产业会客厅具备使用条件,组织市内外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60余家企业开展两场沙龙交流活动。 ②目前已实现维生素A项目工业化装置建成投产。

11

做强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集聚国家级科创平台和院士专家,布局公共服务平台,三年内攻克关键共性技术11项以上,打造“中国微纳谷”。

开展能力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及调试“微纳器件电气性能检测测试机”等设备200台套以上; 组建项目攻关团队,全职引进研发技术人员40人以上; 启动“电子陶瓷/增韧增强陶瓷复合材料项目”等六个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年底前两个项目实现中试。

以"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生态构建为轴线,建设5.15万平米物理空间载体,推进微纳制造材料、设计、工艺、装备四大能力平台建设,联合6大技术攻关团队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已申请各类专利、软著2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2项。

12

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逐链配置资源要素,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生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有集中度、骨干企业有附加值和竞争力。

2025年,组织16条产业链围绕“七大要素”制定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分层次、分领域组织开展供需、金融、人才、创新等方面融链固链活动64场以上,服务走访产业链企业300家以上。

各产业链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均已制定完善,并写入2025年工作要点,拟于全市产业链工作调度推进会议上印发。一季度完成服务走访产业链企业102家。

13

新增5家省级智能工厂,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应用场景20个以上。

新增5家省级智能工厂,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应用场景20个以上。

①研究省厅智能工厂培育方案征求意见稿并进行意见反馈,总结梳理智能工厂企业名单。 ②1.正在依据通知要求对全市开展产业大脑项目申报工作;2.晨星工厂项目申报已结束,全市共征集105家,相关材料已报送至省工信厅。

14

实施20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实施20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一季度已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备案421家,正在组织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备案。

15

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万华乙烯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二期建设。

炼油一系列3月18日,1#常压装置投料开车,目前炼油一系列除烷烯分离装置外已全部产出合格产品,烷烯分离装置预计4月3日产出合格产品。化工二系列3月26日,丙烯腈装置正式开车,ABS装置正在做开工准备,具备试生产条件。万华乙烯二期项目已建成,正在进行投料准备。万华二期4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土建图纸设计正在进行。在3月1日烟台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正式启动建设。

16

打开城市空间,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面向市民共治共享。

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工业遗产1处以上。

经前期组织发动和调度摸底,全市共汇总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等18家工业类博物馆,对博物馆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

17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率先突破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等高成长型产业,孵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高潜力型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

①泰和新材一车间芳纶涂覆隔膜生产线投产,精制塔试生产。②助力实现现代冰轮重工发电锅炉及船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投产。

①1#车间工艺管道安装完成,目前正在开展设备安装,预计二季度部分产线投产。 ②1.联合车间2-4跨门窗包边完成100%;2.包装车间墙面檩条安装计划完成100%,墙面外板安装100%;3.主车间已安装完成行吊21台套。

18

新增“四首”产品35项以上。

力争35项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首版次软件产品、新材料首批次、首件套电子产品获得认定。

学习梳理总结“四首”项目申报注意事项,做好政策解读和申报辅导工作。

19

打造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固体火箭动力总装基地,加快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建设,推进开放地球引擎系统平台应用,争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试点任务,构建从火箭发射到卫星数据应用全链生态。

20

支持有色及贵金属、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①聚力推动有色及贵金属产业稳步增长,着力开发推广黄金精深加工产品、轻量化铝材等高端产品,推进黄金产业链条延伸。 ②瞄准新型电子材料、智能终端等我市优势领域持续发力,强化与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等产业链协同联动,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③推动传统食品向健康休闲功能食品转型,发力预制菜产业新赛道,推进国采食品“梨乡鲜食”、和丰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好食品烟台造”品牌影响力。

一是稳步推进美学工厂建设进度。完成项目(EPC)总包合同公司内部审核流程,办公室板房、喷水管路、设备安装,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所需大环境配套费缴费,完成美学工厂项目开工仪式活动策划执行方案及相关报备工作。二是重点推动南山铝业20万吨高端轻量化铝板带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3号线退热线基础施工,4号热线单动调试、化学线、多卷退火炉设备安装。航空航天用先进硬合金扁锭生产线项目的铸锭铣床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均质炉设备安装完成进入优化调试阶段,铸锭机、熔铸线设备厂家正在加工制造、设备基础正在施工。三是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1家,正在加快招引易迈科技、象德信息等企业项目入驻;万华电子材料硅烷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厂房、仓库等11栋单体和消防设施均已建设完成。四是组织双塔食品等企业赴成都参加中国糖酒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先后赴牟平、蓬莱、莱阳等重点食品产业区市开展调研工作,梳理谋划我是食品产业下一发展方向。

21

建设上海锅炉厂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主体施工完成。

1.车间及辅助用房桩头破除完成100%;2.基础钢筋绑扎完成100%;3.基础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100%;4.正在进行钢结构立柱吊装。

22

投产创明圆柱锂电池一期。

1-4号厂房完工,部分设备到位,进行安装调试;5号厂房主体完工。

1#厂房和4#厂房建设完成53%,5#厂房主体结构完成56%。

23

支持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稳健发展。

推动东岳基地整车生产稳定向好,全年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

开展专项调研服务4次.支持东岳基地持续开展“一口价”政策,截至2月底,东岳汽车产量2.6万台,较去年同期回暖。

24

深入实施标志性产业链培育计划,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①2025年,6条标志性产业链健全完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制定垂直生态图谱清单,累计举办招商活动18场以上,签约招商项目30个以上。 ②培育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4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以上产业集群1个以上。

①6条标志性产业链率先打样,绘制完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图谱,起草完成产业链打开分析报告。②完成烟台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并上报省工信厅。

25

新增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160家。

①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以上165家。②年内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以上。

①摸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到324家。完成2025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推荐工作,向省厅推荐398家企业并进行市级公示,认定结果等待省厅公布;启动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和复核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广大中小企业参与申报,为全年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打下基础;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申报工作,组织65家拟申报及复核企业,赴济南对接省厅专家修改完善申报材料。 ②印发《关于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摸底调查的通知》,面向符合基本条件,有意愿或有潜力培育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开展摸底调研,动态调整单项冠军培育库。

26

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普惠支持。

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以上各类优质中小企业350家以上。

摸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324家。 完成2025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推荐工作,向省厅推荐398家企业并进行市级公示,认定结果等待省厅公布;启动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和复核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广大中小企业参与申报,为全年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打下基础;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申报工作,组织65家拟申报及复核企业,赴济南对接省厅专家修改完善申报材料。

27

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

加快推动倍增计划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倍增培育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

组织开展2024年度企业倍增计划支持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1-2月,倍增培育企业共实现产值1164.98亿元,上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5个百分点。

28

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对国家、省里转办的拖欠线索,按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程序予以核实,对确属于清欠范畴的线索,及时推动各类拖欠主体做好清偿工作。

深入开展全面摸排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盯紧节点,倒排工期,按时限要求上报摸底台账。抓实抓细投诉台账动态管理、清偿进展逐月调度、重点线索限时督办和支付凭证逐项核验等举措,今年以来已实质性清偿欠款323万元。

29

推行重点项目服务专员保障制度。

以省市重点项目为工作对象,在规划和土地、审批、能耗、环评、安评等领域分别设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服务专员,对项目建设要素需求进行逐一摸排,建立台账,实行优质要素集成供给,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一季度,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办公室组织各单位制定了各自工作方案,为451个省、市重点项目逐一配备要素保障服务专员,制定专门通知,组织各领域围绕重点项目开展要素需求摸底开展项目要素需求摸底和保障服务,各领域均取得阶段性进展。

30

实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

100个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复工,全年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

1-3月,100个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开复工率70%,完成投资65亿元。

31

培育15处工业旅游示范地。

培育提升15处工业旅游示范地,推进我市工业旅游发展。

结合全市工业旅游资源,积极配合文旅部门起草《关于加快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