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政策】栖霞市苏家店中学2025年学生资助政策

日期:2025-03-03     

字号:

新学期开始,随着新生入学,又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校园。为切实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安排如下:

一、学校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构及职责

1、校级认定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校委会成员、政教处主任、级部主任担任。负责组织、审核和管理全校(园)的认定工作。

2、年级认定小组:组长由级部主任担任,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担任。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3、班级评议小组:组长由班主任担任,成员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或家长委员会代表担任,(评议对象不能作为评议小组成员)。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

二、认定标准

1、困难生分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简称“一般困难生”)、困难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简称“特困生”)。

2、一般困难生的认定标准:

(1)学生基本生活费用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学校学生日常平均消费水平;

(2)父母务农无其它经济来源,有两名子女同时在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学历教育,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

(3)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认定为“困难学生”:

(1)父母务农或父母一方暂时失业,家庭成员中有残疾或疾病且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

(2)单亲家庭且单亲父(母)无经济收入或收入无法维持学生本人学习、生活需要的;

(3)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认定为“特殊困难学生”:

(1)未脱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

(2)经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学生或幼儿);

(3)经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幼儿);

(4)经县级及以上总工会认定的特困城镇家庭子女;

(5)经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

(6)直系亲属中有长期患重病医疗费用数额巨大,造成严重家庭经济负担的;

(7)烈士、优抚家庭子女等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民政部门指定的救助对象;

(8)因其他原因(如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遭遇突发重大疾病或意外)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

5、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通过认定的学生,应取消其受助资格:

(1)生活奢侈浪费,有高档消费行为者;

(2)经常自费出外旅游且消费较高者;

(3)有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者;

(4)擅自在外租住民房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者;

(5)由于家庭建房、购房、购车等消费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暂时困难者;

(6)学生(监护人)隐瞒家庭经济实际情况者。

(7)其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

三、认定流程

1、材料收集

(1)学校发放《山东省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参见附录A)。

(2)申请认定的学生(监护人)如实填写《山东省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开学一周内,班级评议小组组织申请认定的学生(监护人)填写《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签署《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承诺书》,并负责收集《山东省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农村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特困城镇家庭、孤残、烈士子女以及长期患重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相关证明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材料。

(4)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只提交《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不再提交《山东省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认定程序

(1)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按照本标准进行评议,确定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次,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报年级认定小组进行审核。

(2)年级认定小组根据班级认定评议结果,统筹各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结合地区差异等因素,在征求班级评议小组意见后,可对各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次予以适当调整。年级认定小组审核通过后,提交学校审核。

(3)校级认定小组结合地区差异等因素,在征求年级认定小组意见后,可对各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次予以适当调整。

(4)年级认定小组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示内容不应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

(5)如师生、群众向年级认定小组提出异议,年级认定小组应进行调查,如情况属实,应协调班级评议小组进行调整;并在接到异议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6)如师生、群众在接到年级认定小组答复后仍有异议,可向校级认定小组提请复议,校级认定小组进行调查,如情况属实,通知年级认定小组进行调整;并在接到异议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四、信息上报

每年10月中旬前,应完成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及认定结果的录入工作。

五、档案保存

档案保存应符合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SDZZ 31的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要认识到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基础,是确保各项资助措施公平、公正的关键。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主动发现家庭确有经济困难。

(二)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文关怀,既要了解清楚困难生的情况,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自尊。

(三)认定工作组接受对认定工作的投诉,对情况不符者,取消资助资格;情节严重的,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