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全称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它主要通过“病从口入”的方式传播,比如: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了感染者的粪便,比如上厕所后不洗手、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水杯等。
感染甲肝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烧、腹痛、腹泻;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液颜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感染甲肝后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预防甲肝,关键在于把好“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水果蔬菜要洗净,食物要煮熟煮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
接种疫苗: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儿童和高危人群及时接种。甲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和休息后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重型肝炎,危及生命。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如果出现疑似甲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