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结合《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特制定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本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结合本年度各级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改进常规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认真执行“双减”政策,减负提质。我们将坚持教育创新的原则,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科研兴校为宗旨,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同时,我们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制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不断改革的需要。
三、学校教学研究的总体部署
调整教研力量:根据学校调整后的师资水平,重新调整各学科教研组长,实行业务领导包级部、包教研组制度,以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深化新课程标准理解:借助教研活动,通过探讨、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领会与贯彻,组织教师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推进核心素养课堂建设:通过校级公开课或研究课等形式,全面深化核心素养大单元整合型课堂,积极探索与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将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日常教学及教研中。
强化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按照市教科研中心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包保领导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备课内容的深度研讨,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加强课题研讨与合作:除继续推进现有的英语教学课题、语文教学课题外,加强合作学习的研讨,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层次教学与特长生培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各教研组要发扬团队精神,集中精力搞好特长生的培养。
学段衔接与教学研究: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初一与初中新课程接轨、学段衔接问题,以及初二、初三、初四各年级的教学重点,确保学生顺利适应各阶段的学习生活。
“双减”作业设计教研: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契机,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确保作业既有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研组的主要研究思路
教研组将坚持以建设核心素养大单元整合课堂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教学教研为支撑。立足本组实际,以解决本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为对象,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宗旨。通过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平台,不断提高我校教研管理水平和教研质量。
五、具体措施
制定和实施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在学期初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扎实组织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要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确保活动有主题、有内容、有目标,全员参与,一课一议,做好记录。
认真听课与反馈:教研组长要对本组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及时反馈,客观评价;对新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增强团队凝聚力:教研组长要关心教师,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增强凝聚力,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统一教学进度与资料:教研组长要协调好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确保备课、进度的基本统一。
关注教学质量:各教研组要密切关注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和措施。
外出学习汇报:外出参加学习的教师要在校内或教研组内举办公开课或讲座,分享学习成果。
设立重大教研活动报告制度:各教研组的校级及以上教研活动要提前报告学校主要领导,以便领导全程跟踪活动过程并给予评价。
优化作业设计:各教研组要认真研究“双减”政策,加强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六、校级教研活动安排
薄弱学科请课下乡活动:联系教科研中心,组织薄弱学科请课下乡活动,提高本学科教学成绩。
骨干教师课堂观摩活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观摩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现教学风采的平台。
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研究课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七、教师业务学习
新课程标准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升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理论学习: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课堂建设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核心素养课堂建设的相关理论,促进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中。
八、同步或配套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继续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数字化地理教室优化地理教学实践研究:运用数字化地理教室进行地理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