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莱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1-03     

字号:

2025年,学校职业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积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努力形成上下联动、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实施党组织书记和专业带头人、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双培双带工程”,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融合共进,建立“双融双促”实践平台,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推动课堂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体化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加强班主任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提高学校学生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和德育工作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突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推动“三全育人”不断深入。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积极加强与莱阳海尔智慧厨电、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青岛酷特智能、烟台丽景海湾、威海泓林等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冠名班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有效推动各类主体共同制定与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四)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标评估指标和任务书,细化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机电技术应用省级特色化专业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向实里走、向精里做。加强与烟台职业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合办学“3+2”专业建设,积极申报新一轮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点。立足服务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专业对接产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制定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和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现代交通工程、经贸流通和现代服务4个专业群,推动产教双链融合、校企双向赋能,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职教高考政策、课程、教学等研究,有的放矢做好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教师的培养提升;组织参加烟台市职教高考模拟考试,做好成绩对比分析,加强研讨交流,借鉴先进做法,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承办和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广泛开展校际、行业间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技能教学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规范教学行为,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优秀教学经验,组织参加全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统考,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紧跟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做好国家、省级、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推进教学成果培育、凝练、评审、应用和转化工作,指导改革实践,提升办学质量。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适应岗位能力和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做”统一,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优化“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持续创新机制。

(七)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烟台市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参考指标》等相关要求,树立“应用融合、能用辅学”信息化教育理念,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开发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多介质、快速迭代的新形态教材,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

(八)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强化师资核心竞争力建设,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和企业学习实践,扎实推进“青蓝工程”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大比武、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等,加快培育一批专业骨干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用好用活办学自主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不断深化教师职称、评价等方面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励教师担当作为。

(九)提升职教服务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好梨乡工匠学院、莱阳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与市总工会、应急管理局、人社局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组织开展好面向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特种作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社会培训及资格考试活动,积极拓展更多的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十)营造职教良好发展环境。依托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宣传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美好生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倡导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持续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2024年12月2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