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预约途径:
需要做CT、核磁共振、超声(急诊、妇产科超声除外)等检查项目的患者,缴费后可到相关科室服务窗口预约,再等候检查。
在门诊医技检查相应区域内配有自助报告打印机,可按规定时间到自助打印机打印报告单,也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在线使用手机查询相关检验、检查报告,获取电子胶片等。
CT检查
预约、检查流程及方法:
(一)住院及门、急诊患者持申请单/发票到医学影像科服务窗口预约,排队做检查,急危重症优先;无法自主配合的患者及儿童患者,由家属陪同检查;增强扫描的患者,在排除碘过敏及其他高危因素的前提下,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二)护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为患者做好登记排队,登记患者CT片号,打印患者CT号、姓名贴在CT片袋左上角或右上角,交给患者,嘱其排队等候检查,根据不同部位告知注意事项,并告知打片时间及方法,不会打片者询问窗口工作人员取得帮助,由技师依排队顺序检查;
(三)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肢体放置情况,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做好患者辐射防护,尤其对儿童和年轻患者,注重对性腺和甲状腺等部位防护;
(四)检查结束后再次告知打印胶片时间及方法,不会打印胶片者可询问窗口工作人员取得帮助。
检查须知:
需明确患者详细的症状和体征、检查部位、有无增强扫描等,均应在申请单详细备注;技师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检查部位,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
(一)危重患者、婴幼儿、躁动不配合的患者不适合CT检查,但经临床处理后仍可进行扫描检查;
(二)妊娠妇女、对X射线高度敏感的患者禁止CT检查;
(三)碘造影剂过敏者、甲亢患者、重症肌无力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者,禁止CT增强检查;
(四)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需做增强检查,建议停药48小时以后再做检查/检查后停药48小时。
检查前注意事项:
(一)备孕、已孕、哺乳期的女性受检患者应该在检查前告知医生;
(二)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体外异物,消除伪影干扰;
(三)腹部检查前一天内吃流质/半流质食物;
(四)腹部扫描前一周不做消化道钡餐造影,盆腔、下腹部、泌尿系扫描前需憋尿;
(五)增强检查前向医生说明有无糖尿病、甲亢、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情况,增强检查前禁食六小时以上。
检查中注意事项:
(一)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扫描过程中避免讲话和移动身体;
(二)对于胸腹检查的患者,做必要的呼吸练习,以避免呼吸和运动伪影;
(三)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如婴幼儿、神志不清患者,需要有健康成人陪同或者给予镇静剂,陪同者应穿好防护衣。
检查后注意事项:
(一)听候医生通知,待医生确认图像满意后可离开;
(二)增强扫描检查完成后,患者应在诊室外留观30分钟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三)增强扫描完成后尽量多饮水,加快药物排泄,检查完成30分钟后可以进食;
(四)增强扫描完成后48-72小时后,需要再次测量血肌酐结果。
报告获取时间:
(一)急诊患者胶片及报告在扫描完成后30分钟获取,门诊患者胶片及报告在扫描完成后1小时获取;
(二)住院患者胶片在扫描完成后1小时获取,报告于次日早10:00之前上传至医院病历系统;
(三)增强及血管等检查在扫描完成后,4小时获取。
报告获取方式:到主院区门诊楼一楼/东院区一楼医学影像科自助服务机取报告。
磁共振检查
预约、检查流程:
(一)住院及门、急诊患者持申请单/发票到到医学影像科服务窗口预约,到磁共振(MR)室排队做检查,急危重症优先;配合欠佳或不合作患者,扫描前应作镇静或麻醉处理;检查前排除身体内金属植入物及衣服上附带的金属物品;需增强扫描的患者,需要排除肾功能差及患有重度过敏史的患者,并保留静脉通道。
(二)护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为患者做好登记排队,嘱其排队等候检查,检查前再次询问患者姓名、年龄及检查部位;根据不同部位告知注意事项,并告知取报告时间及方法,由技师依排队顺序检查。
(三)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肢体放置情况,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做好患者防护,尤其对儿童及危重症患者,需要家属或者临床医生的陪护。
(四)检查结束后再次告知取片时间及方法。
检查须知:
(一)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等,均不能做此检查,尤其是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为磁共振检查的绝对禁忌症;但体内植入物要经手术医生确认为非磁性物体者方可进行磁共振检查。
(二)检查之前,要仔细询问被检者有无手术史;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假牙、电子耳蜗、义眼等;有无金属异物溅入体内;否则可能会因磁体的吸引力而使金属异物的位置移动,造成危害。
(三)不要穿着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如具有磁疗作用的衣物等。
(四)检查前需脱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也可以换上磁共振室的检查专用衣服。去除所佩戴的金属品如项链、耳环、手表、戒指、眼镜等。
(五)检查前要向医生提供全部病史、检查资料及所有的X线片、CT片、以前的磁共振片等,以便于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报告。
(六)做腹部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检查时,应于检查前4小时禁食,保持空腹。
检查注意事项:
(一)对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及肝移植围手术期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一岁以下的婴儿肾功能未发育完全、孕妇等需要慎用或禁用增强扫描所使用的对比剂。
(二)进行MR检查,需明确患者详细的症状和体征,明确检查的部位,有无增强扫描,临床考虑方向等,均应在申请单详细备注;影像科技师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检查部位,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
(三)少数增强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一般多在注药后30分钟左右出现,患者可发生荨麻疹、恶心、呕吐等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检查完后,患者适当多喝水,并在等候区观察30分钟,无明显异常后方可离开。
(四)做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机器会发出嗡嗡的声响,做检查时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听从医生的指导,耐心配合;完成一次磁共振检查需要10-25分钟左右,尽量静卧、平稳呼吸,身体不要做任何移动,以免影响图像质量。遇到患有轻度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可以让其家属进入检查室陪同一起做检查,症状严重者则不能继续检查。危重患者要请临床医生陪同;烦躁、不能配合的患者要请临床科室处理后再做检查。
报告获取时间:
(一)门、急诊患者在扫描完成后30分钟获取。
(二)7:00-15:30住院患者胶片及报告于当日16:00-17:00获取;15:30以后及晚上加班检查的住院患者于次日16:00-17:00获取。
报告获取方式:
(一)门、急诊患者胶片及报告在扫描完成后30分钟,由磁共振室医生送至检查者手中(患者或家属在诊室外等待)。
(二)住院患者胶片由磁共振室医生送至病区医生办公室。
放射检查
预约、检查流程:
(一)门诊:1、门诊医生接诊患者后,按需要开具检查项目。2、患者拿就诊卡到收款处缴费或在机器自助缴费。3、到放射科窗口登记,分诊。 DR(1号门)、胃肠及造影(2号门)、曲面体层(登记窗口旁)。4、DR拍片、曲面体层检查后,请患者约20分钟后,在登记室窗口取片。骨密度测定、胃肠及造影在相应诊室直接取检查报告。5、嘱咐患者回相应门诊继续就诊。
(二)住院:1、住院医师按需要开具检查项目。2、患者拿检查单到放射科窗口登记,分诊。DR(1号门)、胃肠及造影(2号门)、曲面体层(登记窗口旁)。3、曲面体层拍片后在登记室窗口取片。胃肠及造影在相应诊室直接取报告。DR拍片、骨密度测定检查完毕后,嘱患者回病房,无需等候拿结果,由我科工作人员在下午下班前统一送到各个科室。4、床旁拍片,需要临床科室打电话通知放射科,告知患者信息、是否急诊。科室根据情况安排人员去病区检查。急诊检查结果,20分钟内,反馈病区。非急诊检查结果,由工作人员在下午下班前统一送到相关科室。
检查须知:
(一)检查前,需去掉检查部位携带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耳环、项链、手镯、钥匙、膏药、胶布、金属皮带等,应避免穿着带有金属丝线或者其他装饰品的衣物,避免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干扰,甚至造成误诊或漏诊。
(二)检查中,请按照工作人员要求保持相应体位,曝光期间保持体位静止,以保证胶片质量;对于不合作的幼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需家属积极配合放射工作人员。
(三)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门口照射信号灯亮起,此时不能开启检查门,也不能进入检查室,所有候诊者一律在防护门外等候,尽量避免在辐射区内停留。(四)孕妇及备孕期人群不宜做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
(一)检查申请单,相关信息尽量填写正确、完整。
(二)危重患者检查时,需要相关医护陪护。
(三)午夜间,非急诊住院患者不安排检查。
(四)临床医师及护理请准确告知患者检查时间,所需检查项目的科室位置。
报告获取时间:
(一)DR拍片、曲面体层检查后,约20分钟后在登记室窗口取报告。(二)急诊报告20分钟内出具。
报告获取方式:到医学影像科窗口取报告。
病理检查
一、常规流程:(医生取样后,可直接送到病理科,无需预约)
(一)标本接受核对(二)信息登记录入(三)组织标本大体检查、取材(四)组织块脱水(五)石蜡包埋(六)切片(七)苏木素、伊红染色(八)封片(九)初诊阅片(十)复诊阅片(十一)免疫组化/分子病理检测(十二)病理科报告录入、核对、发出。
二、取病理报告须知:
(一)原则上活检小标本病理报告三个工作日后发出,大标本病理报告五个工作日后发出。
(二)病例如需进行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报告发出时间顺延两个工作日。分子病理检测自申请日起三个周后取报告。
三、注意事项:
(一)标本须与申请单同时送检。
(二)标本不能被丢撒。
(三)申请单不能被污染。
(四)借阅病理切片者,须持患者及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应押金(现金),于周一至周六到病理科办理。
四、报告获取时间:每天8:00—11:30,14:30—16:30。
五、报告获取方式:门诊患者请于工作时间持温馨提示单到病理科拿取;住院患者的病理报告直接被送到病房。
电生理检查
预约、检查流程:
门诊检查流程:电生理科医生接诊后,电脑上确认临床医生的检查项目和要求,按优先级别排队(检查优先级别:胸痛等急症患者优先→门诊和住院来诊患者→查体患者)。病情特殊的患者开检查申请单前需要临床提前电话联系电生理科。
检查须知:
(—)病房急查心电图请确认患者所在位置,避免患者不在的情况。
(二)动态心电图检查:注意避免记录器被水等液体溅湿;患者尽量以下肢运动为主,减少扩胸运动和耸肩动作,不要抱小孩或者胸前放置其他物品,避免挤压、撞击等情况;较强的电磁干扰源,如移动电话、电外科设备、超声仪器、放射线机和磁共振成像仪等电气设备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在存在高压设备,或高静电量的环境里使用记录器,可能由于瞬间放电而产生火花;注意保护好导联线和电极,防止脱落;为避免干扰,做检查前需要先将临床医生安排的核磁共振、CT、超声、电针等项目做完。或者等做完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再做相应检查和治疗。
(三)动态血压监测:时间一般为24小时。从早晨6点开始,每隔20分钟自动测量一次,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晨6点每隔1小时自动测量一次。注意:注意避免监测仪被水等液体溅湿,不要游泳和洗澡;避免操作重型器械和动力工具,震动可能影响监测仪测量;血压测量过程中不要触摸和挤压袖带和导气管;脱衣服时注意不要断开导气管的连接;尽量减少驾驶和乘坐汽车;佩戴过程中发生血肿或不适时请及时就诊。
(四)常规脑电图检查:患者提前洗头并吹干,不可涂头油及烫发;应在饭后3小时内检查,不能进食者可口服食糖50g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40ml;幼儿及躁动不安者,可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听力差者留家属陪同,危重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
(五)神经电图和针极肌电图的检查:严重的心脏疾病和高血压患者不做神经电图和针极肌电图;糖尿病患者不做针极肌电图;检查前需要自行温水泡手泡脚30分钟,穿宽袖衣服、穿宽腿裤子,提前5分钟到达,超过预约时间5分钟需重新预约。虽然神经电图使用的是安全的电流,针极肌电图扎入肌肉后的疼痛大多数人也都能耐受,但检查过程中还是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恐惧心理和不适感觉。若不能坚持,可及时通知检查医生停止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
(一)严重的心脏疾病和高血压患者不做神经电图和针极肌电图;糖尿病患者不做针极肌电图。
(二)脑电图检查提前一天洗头、保持头部干爽,在检查的前一天停用抗癫痫药、镇静安眠药、勿过饥或过饱。
(三)阿托品试验禁忌症: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高热、高温季节避免使用;普萘洛尔试验禁忌症:重症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等。
报告获取时间:
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动态血压等报告一般做完后等待不超过10分钟。动态心电图、神经电图、肌电图视病情复杂程度,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最晚不超过48小时出具报告。
报告获取方式:门诊患者在走廊等候拿报告;住院患者报告每天下午四点左右统一发给临床;危急值报告按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发给临床。
超声检查
预约、检查流程:
准备行超声检查的患者,需持健康码或就诊码到主院区门诊楼二楼西(东院区三楼)超声科导医台进行扫码登记,导医人员会告知您注意事项;后请您在候诊大厅耐心等待叫号系统呼叫,被叫到姓名的患者请按照指引到达指定诊室检查。
检查须知:
(一)成人腹部、腹膜后及腹部血管检查,应空腹至少8小时,新生儿4小时,婴幼儿6小时,三岁以上儿童8小时。在检查前一天的晚饭应少吃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晚上10点后禁食,第二天早晨空腹检查。
(二)腹部检查当天不宜先做钡餐、胃镜、肠镜检查,一般应先安排超声检查,或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系造影2日后再做超声检查。
(三)女性患者子宫及附件、膀胱检查,男性患者膀胱、前列腺、精囊腺检查时,需在检查前2-3小时饮水500-800ml适量充盈膀胱,待有迫切尿意时进行检查。
(四)经阴道超声检查要避开月经期,该检查方法不能用于未婚妇女,阴道流血、阴道畸形或严重炎症患者,经阴道检查前需要排空膀胱;产后盆底超声检查需应在产后42天进行,检查前需排空大小便,阴道流血较多者,应择期再查。患有较严重痔疮、肛裂等疾病者不建议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五)怀孕3个月以内者需要适度充盈膀胱,怀孕3个月以后,一般情况不需充盈膀胱,当孕妇被怀疑有前置胎盘时,需要憋尿进一步了解胎盘情况。胎儿目前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能完全排除所有先天异常,更不能预测围生期异常。
(六)检查甲状腺、涎腺、颈部淋巴结时颈部尽量不要佩戴项链等物品,以免影响检查;女性患者检查乳腺时尽量不要穿着连衣裙。
(七)子宫输卵管三维四维超声造影检查的时间,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进行。
(八)准备行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应停用抗凝药物一周。
报告获取时间:
完成检查后,门诊患者一般10分钟内出具报告,住院患者诊断报告直接由检查医生传至病历系统。
报告获取方式:
门诊患者在检查室外等候报告出具;住院患者报告直接上传至病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