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很多人出现咳嗽、发烧、流鼻涕等症状,流感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感冒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其实流感(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由病毒引起,但危害性、治疗方式和预防手段大不相同。本文带你大致了解一下两者的不同。
一、病原体对比
流感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为主)引发,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如H1N1、H3N2)变异能力强,容易引发全球大流行。普通感冒病毒由200多种病毒“随机作案”,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冠状病毒(非新冠病毒)、腺病毒等。
两者区别:流感病毒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比鼻病毒、腺病毒等更容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另一个是它可能造成的身体内免疫反应比鼻病毒等更强烈一些。由此可见流感病毒更“凶悍”,普通感冒病毒则像“散兵游勇”。
二、症状对比
流感症状更重、起病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并且除了咳嗽、咽痛,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普通感冒一般是低热或者中等程度发热,或者不发热,症状比流感轻,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因流感发展成严重并发症,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肌炎、脑炎或多器官衰竭等。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普通感冒通常1-2周自愈,极少引发严重并发症,可能诱发哮喘或中耳炎等。
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两者均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摸脸、摸手)。
传染强度:流感潜伏期1-4天,症状出现前1天就具备传染性,高峰期传染性极强。普通感冒潜伏期1-3天,传染性较弱,需密切接触才易感染。
四、如何预防?记住这几招
1、疫苗优先: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尤其高危人群。
2、日常防护:勤洗手,避免用手摸眼、鼻、口。流感高发期戴口罩,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戒烟限酒。
4、合理膳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保障水、蔬果的充足摄入,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五、治疗
流感:治疗黄金48小时。确诊后尽早(发病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对症治疗、补液、休息等。
普通感冒:切记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多喝水、休息、对症治疗。
大家记住: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及时识别、科学应对,方能避免小病拖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