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生安全管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 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要高度重视防溺水安全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由相关处室负责实施防溺水教育管理。
(2)学校建立预防学生溺水事故联防联控机制,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加强沟通和联系,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学校发动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等对发现的周边水域隐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做到尽快整改。
2.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
(1)学校要定期通过安全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增强学生不私自到海边、水库、山塘、湖泊、河流、涉水矿坑、槽探(浅井)、地面沉陷积水区等地游泳玩水的意识,并教会学生避险、自护、自救、求救常识,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不要手拉手盲目施救。
(2)学校要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假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半小时),定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提醒。可结合学校实际活动,开展防溺水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等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3)学校要成立学生防溺水“联防小组”,根据学生家庭住址进行分组,相互交流防溺水知识。通过订立小组公约形成相互提醒机制。对于学生私自违规下水玩耍和到危险水域的行为,小组其他成员要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以便及时制止,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4)学校要关注重点人群,对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等重点人群要格外关注,强化安全教育和提醒。
(5)学校要在校内广泛张贴防溺水常识,时刻提醒学生注意防溺水安全。
(6)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本地游泳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普及游泳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3.强化校内水域管理。
(1)对于校内的水域如河流、池塘、湖泊等地方:一要特别关注学校内部水域有无安全隐患,对可能会发生安全问题的内部水域,设置警示牌、隔离带或者加装防护设施。二要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理。三要强化学生教育,尽量不要到这些地方玩耍,如果来玩耍,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
(2)对于校内游泳池:一要特别关注有无安全隐患,对可能会发生安全问题的位置,设置警示牌、隔离带或者加装防护设施。二要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理。三要在游泳池上课时严格管理,禁止学生随意出入,教会学生自救常识,如果发生溺水情况,要及时处置。
4.强化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各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检查班级人数,如有缺勤的学生,任课教师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必须联系家长(监护人)清楚学生缺勤原因,发现学生无故不到校的,要联系家长共同查找学生行踪,必要时请公安部门介入处置。保安、门卫认真履行安全保卫职责,没有班主任同意和家长来接,不得让学生单独离校。学校(任课教师)组织各类室外活动时,教师必须管理好相应班级学生,做到管理不脱离视线。
5.强化家校联动。
(1)学校要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校外期间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共同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工作。
(2)学校要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发放给每一名学生家长,并将家长签字后的回执全部收回,妥善保管。
(3)节假日期间,学校要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短信提醒,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4)组织学生、家长观看防溺水宣传片、访谈节目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6.强化社会共治。
(1)学校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一起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校周边不适于游泳的水域设立警示标识,提示学生不得下水。
(2)学校要发动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等对周边水域隐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实行学生放学“路队”制,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
7.做好应急处置。
(1)校内发生溺水事故的应急处置。
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发现溺水的要立即报校领导,同时迅速组织有经验的成年人抢救落水者。学校要立刻拨打电话110和120请求警务人员和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助。
②学校领导要迅速赶到现场,并启动《溺水事故应急预案》。当把溺水者打捞上岸后,应先清除其口腔、鼻孔的淤泥,清空肚子里的积水,再进行抢救。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尽快使其恢复正常的心跳与呼吸。进行初步的现场救助后,应快速将溺水者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③学校要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处理好后续事宜。
④将溺水事故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校外发生溺水事故。
①启动《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营救。
③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和后续处置工作。
(3)学校要落实安全责任,要从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好学生死亡事故上报制度,以及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