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2024-2025学年教学计划

日期:2024-09-19     

字号:

为落实区教体局、教科研中心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提师能  强队伍

1.科研引路。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以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做好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的结题和国家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验收工作。推进《我的中医生活》校本课程建设,在不断充实完善校本学习材料的同时,推动中医药文化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的结合,每月确保一次利用《我的中医生活》校本教材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有教案、课件,有相关实践作业。重视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倡各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主动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提升。

2.结对成长。继续开展师徒结对工作,新入职和到新学科岗位上工作的老师,要选择同学科、同领域的优秀教师拜师学习。

3.名师培养。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利用各级优质课评选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能力,为培养区域骨干教师、区名师、名班主任奠定基础。

二、研教学  提质量

4.主题教研。建立三级教、研、训组织网络,职责分明。一是决策层。校长、分管教学领导,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日常教学、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在源头的整合,建立合作、共享的教科研文化。二是管理层。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本学科教科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做好教研活动记录,三是操作层。由教研组长、主备课人、任课教师组成,开展教研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等活动,把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突破方法等作为教研重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继续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落实好间周一次教研组通课教研和分学科集体教研,各学科要充分利用集体教研时间深入研读,深刻领会,围绕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展开研讨、交流,继续开展”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研究和大单元教学研究。备课从教学目标开始,进行逆向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寻找教学大概念,运用教材、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过程,并将评价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积极参与省大单元优秀课例评选。

5.技术赋能。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希沃白板、烟台市视讯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加强机器人、航模、科技社团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探索形成跨学科的“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成果。

6.研究课堂。关注常态课,第二周开始推门听课,通过一对一听课指导,提高常态课堂效率,打造优质课。开展45周岁以下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校研究课备课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向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从课程的高度努力形成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一体化设计。加强研究课后的集体教研,评课交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优质课堂。

7.常规管理。

落实课程刚性管理,严禁挤占音体美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布置做到“精、实、细”:“精”指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质量,禁止随意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甚至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实”指作业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细”指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等级加日期。严控作业量,通过作业审批、公示、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作业监控。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切实落实减负工作。

严格教学常规,规范教育教学。落实候课制度,加强检查。严格室外课集体带队要求,严格课堂教学纪律,抓好各学科课堂教学规范,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严格落实教学计划,坚持零起点教学。签订零七点教学承诺书,各年级教师要按照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8.单项检测。本学期继续语数英单项检测,五年级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测,期末进行全校性综合检测。重视检测的总结反馈,通过检测反思回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问题积压,积极转化学困生。

三、做课程  促发展

学校课程是在学校文化下将国家、地方课程民主化、个性化的实践过程,是融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于一体的结构化、系统化体系,是表现学校思想文化、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

9.深化学校课程整体建设。作为省“校本课程建设示范学校”,本学年我们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探索自然生长课程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应对关系,达成“课程—素养”一体化设计的课程框架。“以生活为中心”,达成“学科内、学科间、超学科”的整合目标,进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经由课程形成关键品格和能力。

10.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继续探索“四维七目”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在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中国节气、民族文化、传统戏剧等项目传承的基础上。注重传统文化技艺课程的建设,加强“剪纸、衍纸、结艺、陶艺、面塑”等项目的教学,继续加强学校特色艺术工作坊的建设。

11.建设书香校园。各班建好、用好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图书漂流、共读一本书等读书交流活动等,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提升。结合“星火阅读”工程以及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经典诵读、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创设读书氛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12.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三课”落地。一是深化“读˙做˙行”劳动课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每周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1课时,通过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驾护航。二是创新劳动教育课堂形式,让劳动教育“动起来”。以学校老师为主体,邀请家长、专家等加入课堂,创新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自主课堂。利用“中医药百草园”和“诗蔬小径”校内劳动基地,拓展劳动教育空间。三是开展课题研究。在学校参与的烟台市规划课题《以“中国海”结构化课程提升小学生海洋意识的研究》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全面推进劳动教师参与劳动教育课题的研究。

13.加强体育美育。规范执行课程标准,上好音、体、美课程;上好35个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培育才能的平台。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做好“篮球、足球、合唱、京剧”社团的长期活动,保证活动质量。加强体育课教学,规范上课流程,强化课堂组织,严格纪律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的同时,设计好每个年级的重点训练项目,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率。体育月测常态化,每月进行一次体质达标检测活动,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制定体质达标训练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检测成绩。十月份举行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14.做好课后服务课程。“双减”政策下,努力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满足家长需要。将课后服务与社团课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使学生得到多维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新学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课堂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提质增效,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