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在集团化办学的引领下,推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助推我校教学水平向着更高层次稳步迈进。
二、具体工作
(一)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全面深化课堂改革
借力区教研室,继续将“素养课堂”与“教学评”相融合,以课堂作为主阵地,以知识作为载体,全面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改革。继续推行推门听课制度,本学期将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调入教师展示课等活动。
1.上好“开学第一课”
开学前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布置“开学第一课”相关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准备,做好学生假期结束与回归课堂的心理衔接,做足假期复习与新课讲授的知识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达到最好学习状态。教务处将在开学第一天分年级进行推门听课,在第一周教研组集体教研中如实反馈跟进指导。
2.骨干教师示范课
开学前,各教研组指定一名骨干老师进行示范课展,提前确定好课题,第一周教研组老师利用教研活动共同磨课,第二周组内展示、评课、反思、二次修改教学设计。第三周全校展示,组织其他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
3.组内公开课
各教研组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一名教师进行组内的公开课展示。组内全体老师参与观课和评课,并留有课堂实录。
4.青年教师汇报课
期中考试后,组织毕业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进行校内汇报课展示,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骨干教师作为评委,现场打分、点评,对成绩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表彰。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学的基层组织,加强教研组建设对全方位提升我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学期,教务处要落实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和领导蹲级包组制度,强化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管理,分管领导要按时参加所在组级活动,深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校计划从以下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要抓好教研前奏谋划。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教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教材和学情制定出详细、可操作性的教研活动计划。
2.要牢固树立学习理念。各教研组、备课组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开展好“每周一研”活动,注重活动实效,不能流于形式,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等方式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做好对年轻教师的推门听课工作,让他们尽快站稳讲台。同时,带领青年教师开展中考试题研究工作,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要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组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认真落实好“双减”与“五项管理”各项要求,毫不放松抓好教学质量。
(三)规范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
1.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设符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家和地方课程。教务处将不断加强日常巡课,对违规占课、体罚和变相体罚等各类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及时督促整改。
2.继续加强对教案、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检查,做到提前计划、及时总结、督促改进,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教师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跟踪整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考核中。
3.本学期,教务处将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为重点检查工作,每两周通过学生问卷、电话抽查、进班抽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作业调查,以促进我校作业的合理化、高效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调查内容包括:作业数量、作业批改、作业分层、作业深度和难度等,切实解决个别教师随意、超量、违规布置作业以及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
4.做好培优扶弱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各班任课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成立各学科培优群,采用“优生每日一题”的方式对班级内的优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答疑,并及时关注其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各班针对弱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删减作业中难度较大的题目,选取他们普遍不懂的问题进行专项训练和辅导。同时,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帮助作用,形成“一帮一”的学习小组。
(四)深入推进集团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区教体局的统一部署,祥和中学教育集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核心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校际合作,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共建品牌内核,共享品牌效应。
1.落地集团区片共研,彰显教研新样态。通过跨校教研、同课异构等丰富的学科活动进一步加强两校教师间的深入交流,激发教育教学新活力,推动两校共同发展。
2.加强集团师资流动,实现教育新突破。继续开展校级之间骨干教师送课活动,鼓励优秀校级干部和中层管理人员参与交流活动。同时成员校选派青年教师到核心校学习,以实现集团内各成员校师资力量优质均衡发展。
3.推动集团资源共享,激发教学新活力。祥和中学教育集团遵循“共建共享,扩大优质资源辐射效益”的理念,各学科组建集团教研群,两校的老师们将学科组集体备课教案、精选习题、优质课件等教学资源在群内共享,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关注毕业班和会考学科,为明年中考保驾护航
1.毕业班和会考学科老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相关说明,加强中考试题研究,尤其要重点研究近五年中考试题的命题走向。
2.各年级要认真对待每次阶段性检测,利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做好质量分析,开好班教导会和家长会。
3.初四年级要尊重备考规律,提高备考效率。狠抓初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管理;同时要召开优生、关键生、稳定生、波动生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学情、教情,落实思想状态,调整学习方法,找准薄弱学科,踏实向目标迈进。
4.会考学科要采取系统学习与整体训练两条路同时走的方式,既要抓知识细节,又不能让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各学科备课组长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注重做好错题整理工作,用集体的智慧把握备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