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团队将继续在新品质阳光教育的理念指引下,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展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评教一致性”课堂改革为重点,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中心,认真落实“学评教一致性”理念,认真贯彻执行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精神,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教研工作不断向着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校学本课堂建设总目标是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品质阳光课堂建设”。要求以课堂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落实展开“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活动。
三、教学工作重点
(一)以新课标为载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向导, 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指引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倡导“三维目标”的统一;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要强化,重视“学会”;对于“过程方法目标”要落实,关注“会学”;对于“情感态度目标”要具体,注重“渗透”。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本学期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
为了切实解决我校语文常规备课和课堂教学存在的目标定位笼统,不够精准,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就最终目标达成度不高的问题。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单元整体备课研讨。
(二)以集体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认真学习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整体方向。梳理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每个教师要熟练背诵本学段的课程目标要求。
2.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教研室推送的一年级新教材修订解读与培训。通过学习让老师们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3.为了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努力培养一支职业道德高、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校语文团队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推进“一先一优”策略。
所谓“一先”是指先进理念的培训,在学期初我们就推荐教师阅读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卢臻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目标与设计、课堂与观察、策略与实践》系列丛书,带领老师们品读余映潮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除了认真学习海阳市小学语文教师之家推荐的教学名篇和优秀课例链接之外,我们还推送名师课堂及银河成长班和晨光孟语两个公众号的课例供老师们学习研究,通过观看教学实录,摘抄研究,观课议课,我们总结出了有目标意识的追课方法:
一是细节研究。从“导入艺术”、“问题设计”、“朗读指导”、“课堂激励”、“读写结合”等维度,归类研究,提取策略。
二是还原研究。试着将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在“教学设计”的旁边,写出“设计意图”。就这样,实录——设计——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师教学设计的内核。
所谓“一优”是指为使我校的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以教体局青蓝工程为依托,发挥学科团队的集体智慧,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指导教师每学期与青年教师一起备课2次以上,共同研究教学策略,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设计1份优秀教学案例。指导教师每月听青年教师的课1节以上,听完课后要及时点评;青年教师每月听指导教师课不少于1次,认真填写听课记录。青年教师每学期提交教后反思2篇、教育叙事或案例分析1篇、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1篇,指导老师检查并签署意见。
(三)以单元备课为载体,推进单元整体课程内容建设
单元整体教学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达成,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如崔允漷教授说的:单元不是不要课时,而是强调“一组课时”的结构力量。老师们需要树立整体观念,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和思想统摄单元里每篇课文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把握问题的本质。本学期我校语文团队继续致力于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实效,增强学生内驱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不断努力。
1.整体把握,加深课文内容理解
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教师不能仅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更应该对教学资源做到融通。这是因为,只有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融为一体,才能形成核心素养。所谓融通,是指知识和知识要整合,能力和能力要相通,核心价值观念中已有的内容和新出现的内容要融合。其中,最高境界的融通是将这三点深度整合,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形成核心素养。为此,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教师要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深度探究,确定整合融通点,进而更为精准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2.目标引领,素养导向课程学习
在进行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整体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使整体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内驱力
把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转化为一个比较聚焦的核心学习任务或生活情境任务,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基于单元解读,课前设计单元整体导学任务,即(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延学),课中设计结构化学习活动,使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结,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单元教学合力。
4.作业设计,完成单元整体评价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的大作业,邀请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逐渐完成作业任务,最终形成一份单元学习的评价,充分展现单元学习的整体成效。第四:个性化备课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并展示评比交流。
(四)以评价为载体,驱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驱动力。学生会因为课堂评价反馈而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一评”即课堂评价。课堂上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同桌互评、学生自评、组内量化评价及教师评价,一目标一落实,一落实一评价,一评价一促进。有效解决了评价与目标两层皮的问题。
“二测”即课堂前测与课堂后测。单元整体教学我们设计了单元先导课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预习及自我评价;课后我们组织各级部教研组长带领语文教师进行集体教研——依据教参、围绕教学目标、参考课后题研讨进行从一课到一单元课内外阅读试题编拟,也可以借鉴学乐云平台中提供的试题类型。
(五)以集体备课为载体,落实常规主题教研
三级研备采取三级备课制,即课标解读——个人备课——集体研讨。
课标解读:自2022年语文新课标颁布,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强化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期初带领全体语文老师学课标——背课标——考课标,真正把课标内化。
个人备课:我校要求语文老师超单元备课,认真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备课中通过梳理每篇文章的知识点、重难点,设计情境导入——整体感知——议读感悟——当堂检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备课环节。精准定位学习目标、重要素提思维、懂学法重迁移、“读”“练”结合,备课就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集体备课:每周四上午三、四节课是语文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时根据分工老师对所备内容进行解读,其余老师基于课标、教材的研读、目标制定策略的研究的基础上在学乐云平台上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单元先导课——精读指导课——阅读训练课——表达运用课的“五大板块”单元备课体系,大家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共享。每次的集体备课都要留好研讨记录。
为优化教学过程,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结合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学期末举行现场备课比赛。旨在考查教师对新课标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实现高效备课,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六)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推进学评教一致性课堂建设
(1)新入职及改科教师讲课活动
(2)骨干引领课活动
(3)青年达标课活动
(4)校级推门听课活动
(5)限时空讲
新元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常规要求
教育理念 | 提质增效 砥砺深耕 寓乐于教 笃行致远 |
教学 计划 | 1.信息化教学计划:(1)教师个人信息化培训计划(2)信息化教学应用计划 2.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3.对学生、教材、学情等的情况分析 4.以教研组为单位拟定的学期教学配档 5.针对学生学段特点制定教学关注的重点(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6.教师个人业务学习以及相关语文教研活动的安排等。 注:教研组长制定级部语文教学计划,教师制定班级语文教学计划。 新元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年级*班 *** |
备课
| (一)个性化备课 2.详备详研:梳理教参,要突出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围绕课后题制定教学目标)。 3.备课内容要包括①教学目标(星级评价☆)、②教材重点、难点(红色横线和波浪线标注)、③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最后出示学习目标、教学流程以任务形式呈现)等九项内容;④设计意图(每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的评价,目标达成情况,红钢笔标注在旁边空白处);⑤当堂检测(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设计);⑥教学反思(不要泛泛而谈,对自己这节课的活动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课堂生成处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及改进策略) 4.突出主线问题设计、情境设计(创设情境在设计意图里要呈现)、任务活动设计(达成目标*)、评价设计(针对整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5.黑色钢笔书写、书写规整,态度认真(垫格写整齐、个性化备课不允许雷同)。 (二)集体备课 1.大单元整合备课: ①单元整体教学规划②单元导学案(单元每一课的重点字词、易错字词、重点句段、课后题附带答案、词句段运用)③精读指导课(课案一致备课表)④阅读指导课(除了必读书目,还要推荐1-2本)⑤习作表达课 2.习作备课: 每个单元都要提前设计习作积累单(词海拾贝、佳句欣赏、闪亮开篇、精彩结尾、习作提纲五部分) 3.作业备课:教研组研讨,教研组长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全批全改情况,单元作业设计备课。 |
主题 教研 | 一、常规教研 依托集体备课按单元开展。 二、专项教研 围绕“学评教一致性课堂建设”展开教研。 1. 骨干引领课 2. 青年达标课 3. 限时空讲 |
阅读
| 一、课内阅读 课内积累本(好词、好句、仿写、练笔) 二、课外阅读 1.每个级部“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做为师生共读书目(9月份) 一年级:《一粒种子的旅行》 二年级:《中国寓言故事》 三年级:《格林童话》 四年级:《中国神话故事》 五年级:《中外民间故事》 材料准备:每班一套装订档案:师生共读方案(规定的样板)、导读课、交流课、展示课配照片及测试题 2.红色书籍(10月份): 一年级:《闪闪的红星》 二年级:《小兵张嘎》 三年级:《红灯记的故事》 四年级:《董存瑞的故事》 五年级:《我和我的祖国》 3.其他3本必读书目为自读书目(11—1月): 4.读书积累(好词、好句加批注) 5.阅览室大阅读:三四五按照时间安排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每次阅读时拍照上传小语群,备注班级时间。列入班级读书考核。尽量安排学生读完整的一本书,不要每次去都换一本书。(教研组长提前到图书室订下本学期阅读书目) 6.课外拓展阅读资源库 为了提升学生单元整体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我校采取“1+X+N”的阅读训练模式,每一个单元拓展同类型课外阅读X篇(一篇带多篇),这些课外阅读题是级部老师们经过精选—编拟—研讨—修改—定稿,一步步形成了学校的校本阅读资源库,通过做、讲、改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加深了对阅读题型的掌握,然后推荐学生进行单元整合阅读N本(一本带多本5—10本),这样达成大单元阅读学习。 |
写字 | 1.每周书法课完成写字本1页。要求全批全改,有指导、有评价。 2.学生语文午练到校练字(各班级自己统一练字内容及方式) 3.每天晚上回家练字10分钟。 每月进行一次书法展评和书法小明星评比。 |
习作 写话 | 一、低年级:一年级(训练一句话日记)、二年级设立妙笔生花4次。 二年级草稿以看图写话为主,每周至少一次,一学期不少于12次(学校统一习作草稿纸装订) 二、中高年级:大作文正稿(以学生书写和教师批改书写规范为主,两个眉批,三行尾批,评价范例“文优字甲”红色钢笔写在右上角); 草稿按照单元习作研讨表进行讲解和批改,注重草稿的批改和讲评,做到教师心中有大纲,有评价标准。 常规检查将加大草稿批改的检查力度。 ☆习作草稿(学校统一草稿纸)体现学生互批,主要查找错别字,格式错误,不通顺的句子。 强调要求: 1.习作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书写质量(第一次习作教师要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字的大小匀称、书写态度端正、书面整洁清晰)。第一次习作完成后学校统一组织检查评比,不合要求的班级重新整改。 2.教师批改要求:红色钢笔写评语,书写规范,不允许潦草,评语要有针对性,不能全班用一套评语。 |
练习册 | 堂堂清,批、讲、改,尤其是阅读题,主要看使用效果,学生订了就一定要利用起来。 |
常规 检查 | 1.学期初双常规月常规检查:针对假期学习材料及学期初的各项常规进行普查。 2.9月底进行师生共读书目和书写训练检查、第一次习作检查。 3.10月底进行红色书籍、书写训练、期中常规普查。 4.12月进行期末常规普查。 |
基本 能力 | 1. 课标过关 2. 下水文 3. 限时空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