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初级中学2024年专项发展规划

日期:2024-08-31     

字号:

依据《海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把我校青年教师打造成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主要从塑造新教师、建构新课堂、融合新课程三个专项方面来发展学校特色。

1.塑造新教师——专业+融合

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根本。只有高素质、有思维、复合型的教师才能引领、培养出开创未来的人才。为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教师培训,给教师充电、换脑、换思维,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融合发展。

(1)理念引路,行为自觉

教师的理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理念、思想的引领。只有让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才能成长为复合型教师。

首先,我们通过让教师重塑教育信仰,承担教育责任,传递教育爱心来为自己的复合发展助力。有信仰则人生有力量,生活有阳光,传递正能量;有责任则人生有底气,生活有幸福,传递正行动;有爱心则人生有暖意,生活有温情,传递正品性。让这些理念生根于教师内心,便能产生无尽的教育教学伟力,便能给学生、给家庭、给学校的生活带来勃勃生机和源源动力,从而使师生身心和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其次,我们用新教师成长必备20条来激励教师复合发展。

1)专业成长“五个一”,即

①读一本好书。

②记一本好随笔。

③写一篇好论文。

④心有一个教育教学好故事。

⑤脑(大脑、电脑)存一学科好资源。

2)教学工作“五个一”,即

①认真准备好每一节备课。(课标要求、教法、学法)

②精心研究上好每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③用心批改好每一份作业。(批语、对话)

④教育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学业、心理、生活)

⑤身心愉悦过好每一天的校园生活。(充实、丰富、有意义)

3)教育生活“五个益”,即

①有益于自己的成长?(读书、健身)

②有益于学生的进步?(教书、育人)

③有益于家庭的幸福?(劳动、赋能)

④有益于班级的和谐?(点子、办法)

⑤有益于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4)终生兴教“五理念”,即

①教师好,学生才会好;学生好,学校才会好;教得其道,师生校同好。

②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教师阳光生活,做今天最好的自己。

③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因我们教师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④教育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

⑤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紧密联系、有机融合,形成互惠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再次,根据“二八理论”,我们组建教育教学骨干团队,用百分之二十的骨干教师影响百分之八十的普通教师,从而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一个领导影响一个教师,15个领导就影响15个教师,这30个人就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因)。

(2)思维建构,不断刷新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临界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教师更不能例外,因此教师必须不停学习,不断刷新。要想自我刷新,关键要做好三大步:

1)拥抱同理心——就是教师能站在学生、级部、学校的位置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即换位思考)。

2)培养求知欲——就是教师要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登高望远,凌空鸟瞰。

3)建立新思维——就是教师建立成长型思维,着力现实,心怀未来,生命不息,成长不止。只有不断刷新的教师,才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成长为适应未来的新教师。

(3)专业评比,教师成长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才能有参与体验感、获得成长感、收获教育教学的幸福感。基于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像教师读书论坛、读书演讲比赛、教师专业标准测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师基本能力测试、教师说课大比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技术2.0技能比赛、新课堂研究骨干团队、信息技术2.0建设骨干团队研训等活动,给教师以展示自我,展示才艺的舞台,从而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教师不断向前,复合发展。

(4)潜心问道,关注社会

新时代的新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具有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和融合能力,成为学识渊博的教育者。新教师要将时政新闻、生活轶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建设、十九大、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史教育、伟大精神学习、楼前电子屏历史上的今天等)灵活地引进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关注现在,放眼未来。要培养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要注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注重责任意识的渗透,注重崇高信仰的树立,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

这些理念必须让教师融入血液,植入脊骨。同时把教师的个人需求、对健康身体的追求、子女的培养、家庭的幸福、教师专业成长和复合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和谐共融、相得益彰。通过培训使教师把个人、家庭、学校、国家联系起来,具有教育教学共同体意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发挥每个分子的能量,从而塑造海阳新时代品质教育的复合型新教师。

2.建构新课堂——内涵+研究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绿色园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主要时空。课堂必须挖掘内涵,加强研究,提高效益,才能有品质,高产能。

(1)“多思维向度”型课堂

“多思维向度”型课堂的内涵是——开发感官功能,拓展思维向度。       

“多思维向度”型课堂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综合学习能力的学生和复合型教师。

要打造高品质课堂,一定要研究课堂内涵,研究思维开发;必须关注课堂细节,关注感官运用。

1)细节关注

①每一个问题都有目的吗?

②每一分钟都珍惜了吗?

③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了吗?

④每一个学生都关注到了吗?

⑤每一个问题都进行学法指导了吗?

⑥每一个小组活动都反思了吗?

这就是知识点和学习的主体融合。

2)感官功能运用

①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吗?

②学生倾听能力关注了吗?

③学生语言表达、提出问题的素养有所提高吗?

④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训练到位吗?

⑤学生动脑思考、空间想象能力、梳理整合能力得到开发了吗?

这就是眼、耳、口、手、脑各感官和学习的知识融合。

3)思维开发和思维导图的运用

就是知识的梳理、总结、盘点、架构;是学习的能力、水平、层次的高阶体现。这就是思维和学习的结果融合。

开发“多思维向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的、有思想的、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一代新人。

(2)语文“三部曲”课堂——写好字、享美文、学新知

1)写好字:在一点一横中写出严谨的学风,规范的姿势,对生活的美好态度;在一撇一捺中领略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悟汉字文化,书精彩人生。

2)享美文:在读书中丰富思想、积淀人文、涵养精神、生成素养。在分享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为自己美好的人生积蓄能量、夯本筑基。

3)学新知:结合“多思维向度”型课堂的要求,在“整合和拓展”的理念下,灵活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来传道、授业、解惑。

把整合和拓展的文章内容作为新知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来设计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探求新知的过程。不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育力、文化力、影响力。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更好的走向未来。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素养提升,关注学生情感培养,让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不断刷新教育教学新高度。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融合新课程——思维+互联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是用知识和价值观铸成的教师、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学记》云“大道不器”。由此我们把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融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必由之路。

第一步:把课程开发起来(开发既创造、创新)。

第二步:把课程研究起来(研究既研磨、探究,研则金石可开;究则多条路径到家,多种方式达到目标)。同时把阳光体育课程也纳入进来,为课程改革又增添了一缕新阳光。

第三步:把课程融合起来(融合既大道:天地融合生万物,阴阳融合生精灵,五育融合生新生,生新校),同时把读影课程也纳入进来。我校的课程理念是以课程引领发展,用内涵彰显品质,用表达提升素养。

我们把学科课程、劳动实践、阳光体育、读影活动等课程有机融合。

(1)方略是:

①挖掘内涵是方向:由身体的学习转化为思维的拓展,进而升华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②描述过程是关键:启动人体感官(眼、耳、口、鼻、手),体验人身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由身体的学习转化为观察、体悟、思考、表达。

③提升素养是目的:由活动(运动)激发思维,思维产生思路,思路诞生思想;进而将思想转化为表达,转化为学习生产力;坚持活动常态、注重内涵发展、坚守品质提升。

(2)举措是:

①每节一说。说是指学生叙说;(过程、经历、体验、感悟)

②每天一写。写是指学生描写;(日记、随笔、片段;记叙、议论、说明)

③每周一评。评是指班级评比;(展示、评价、鼓舞、激励)

④每月一结。结是指级部总结。(宣传、表彰、内化、提升)

学生通过经历、体验自己亲身参与的各项劳动实践、阳光体育、读影等活动,然后再把具体的过程细节描述出来、写出来,真正把做、说、写相融合、相统一,全面提高自己的想象、思考、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

4.实施步骤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深入宣传实施特色学校的意义,增强特色学校工作的使命感,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2)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现阶段特色,重新对学校办学理念加以定位,“注重特色,关注个性,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然后反复酝酿、讨论,征求师生意见,从师生的兴趣,活动等作为切入点,积极申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为师生一生幸福奠基。

(3)总结提高,全面推广

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比赛,通过在活动、比赛中让特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对先进个人与学生要定期表彰奖励,使师生得到特色教育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性情,弘扬他们的个性,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