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海阳市海阳市郭城镇第一小学始建于 1948 年,2010 年建成 1500 平方米,能容纳 12 个 教学班的教学楼。校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硬化、绿化面积达到 100%,并铺设了 塑胶跑道,各种仪器、器材、图书均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现有教师 30 人,大学本 科以上学历 208 人;学生 185 人,6 个教学班。体育是学校的强项,几年来,学校在 体育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比赛中都是前 8 名,篮球赛还取得过海阳市冠亚军。随着新教师的充实和成长,教学成绩在逐年提高,学校社会满意度较高。
(二)办学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领导班子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
2.学校有一支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45 岁以下教师有 14 人。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培养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 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四个阵地(升旗 黑板报、主题班队会、实 践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 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注重突出“学本课堂 ”理念,积极开展道德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 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缺少领头雁。学校无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少,缺少引路人,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
2.办学特色需要凸显不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成绩一直在提升, 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社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校园整体太小,各功能室不足,学校操场远不达标。
二、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宗旨
办学理念:和谐育人,合作成才。
办学宗旨:以“和合教育 ”共筑师生美好未来
海阳市郭城镇第一小学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依托“和合教育 ”理念,创建“和合教育 ”特色项目,创办“和合 ”特色学校。
海阳市郭城镇第一小学坚持“和谐育人,合作成才 ”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和乐,合作共长;教师和睦,合力共进;学校和美,合一共赢 ”为办学目标,大力推进“和合教育 ”特色化建设,实施“和合 ”管理、打造“和合 ”团队、构建“和合 ”课堂、 实现“和谐发展、合作共赢 ”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优化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为着力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了鲜明的“和合教育 ”特色。
(一)贯彻“和合 ”思想: 和合创新,和谐发展
1. 以“和合 ”为核心,构筑“和合教育 ”体系。
学校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合教育 ”理念,构筑“和合教育 ”体系。“和合 ”是指 多种元素、要素,在系统和动态过程中,有机组织、结构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 命 。“和 ”是目标、是标准,“合 ”是手段、是途径 。 以“合 ”为途径和手段, 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上至领导队伍、教师团体的 “和睦 ”,下至学生的“和乐 ”。
2.以“和爱 ”为目标,建设“和合校园 ”文化。
学校围绕“和合 ”文化这个主题,坚持“和智、和德、和雅、和美、和健、合 劳、合创 ”的办学理念,注重物质美的空间形态与荷载的文化内涵相契合,以“学生和乐,教师和睦,学校和美 ”为办学精神,以特色课程为助推力,营造“和合校 园 ”育人环境,黑板报、校园墙、手抄报为推进“和合教育 ”齐发力,彰显出独具特色的办学魅力。
(二)实施“和合 ”管理:由和致合,因和而胜
1.建立健全“和合管理 ”体制。
我校以“和合 ”理念为指导,落实“和谐、合作、创新、发展 ”的管理理念,
建立健全一系列“和合管理 ”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和合教学组织 ”制度、“和合教育评价监控 ”制度、“和合教育管理 ”制度,学校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施教行为、 学生的日常行为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落实提高“和合管理 ”效率。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精细化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每位领导分管一个年级组,具体负责抓好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各部门的事权和人 权协调统一。各部门的合作协调,和谐共进,提高了管理效能,实现了“ 由和致合, 由合致胜 ”的管理目标。
(三)组建“和合 ”团队:和心和睦,合力合拍
1.组建合力合拍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和合教育 ”的建设要点之一,就是建设“和心和睦,合力合拍 ”的教师队伍。 将“和合校园 ”文化建设与“和合教师队伍 ”建设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职业规范和道德水平为重点,教师校外培训、定期开展学校例会、班主任工作培训 与教职工大会,领导带头、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政策以及新时代教育方针,形成讲正气、讲合作、讲奉献的思想作风,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的教学理念指导行为、促进发展。
2.组建和心和睦的“和合教师 ”队伍。
我校开展“师徒帮扶工程 ”,骨干教师与新入校教师师徒结对帮扶。定期举行听评课、教研会,教师交流教学心得,思想碰撞,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名师课堂、 “和合教育沙龙 ”、“和合教育论坛 ”等形式,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 ”以及“才艺展示 ”,凝心聚力,和谐共长。
(四)创设“和合 ”课堂学生和乐,合作共长
1.引领“和合课堂 ”改革,和合创生。
以“和合 ”理念引领课堂改革,创设特色“和合课堂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特色“导学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自由争论等多种形式学习,以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和谐、合作 ”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成为知识的引领者,变“讲堂 ”为“学堂 ”,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问起来、活起来、乐起来,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明显提升。
2.以“和合 ”为依托,创设特色“和合 ”课程。
以“和合文化 ”为引领,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我校创设特色“和合 ”课程,将 课程分为“三型七和 ”。“三型 ”为课程类型,分别是“基础型 ”课程、“拓展型 ”课 程和“探创型 ”课程。“七和 ”为指导思想,分别是和智、和德、和雅、和美、和健、 合劳、合创。
特色“和合 ”课程的创设,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我校特色 “和合文化 ”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的课程具有“生活化 ”倾向, 创设“生活大课堂 ”,将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学中发现兴趣,以体验为主要手段,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
三、学校发展目标:
1.总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海阳市郭城镇第一小学“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
2.具体目标:
(1)办学目标: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人为本,追求一流的教 育教学质量,办出学校的特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管理创新目标:健全制度管理,坚持制度管理精细化。
(3)德育建设目标:全方位育人,让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提高教学质量转移到依靠道德课堂构建,强化教学科研工作的轨道上来。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 ” 为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四、学校发展年度目标分述
第一年(2024-2025 学年度)
1.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组建中青年教师成长团队,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成长的舞台。
2.依托学校养成教育和读书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以主题教研为突破口,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4.校本课程开发,力争有所创新。
5.提交学校扩建申报书,争取解决学校操场问题。
6.做好“双减 ”落实与研究。
第二年(2025-2026学年度)
1.加强读、写、研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引导教师内涵发展。 2.继续培养各学科骨干,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3.提升学科领导的学科素养,能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改进行指导。
4.争取学校扩建动工。
5.继续加强中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继续提升。
第三年(2026-2027 学年度)
1.完成学校扩建任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2.积极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多形式教师培训,学校培养出至少 1 名在读、写、 研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海阳名师。
3.学校特色鲜明,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经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4. 继续加强中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继续提升。
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措施
(一)抓好学校班子建设工作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校长是学校之魂,学校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形成一个团结务实,勤政 高效的班子,是我校班子建设的目标,“人品为本、学识至上 ”、“校领导即好教 师 ”成为班子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在班子建设上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三个力戒:注重学习,力戒守旧;深入微观,力戒飘浮;狠抓落实, 力戒空谈。二是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做好二件事:作示范,身体力行,躬身实践。具体措施如下:
1.抓学习,提高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
2.以制度为准绳,规范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队伍的行为,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楷模。
3.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和评优、评先及绩效工资挂钩。
4.提高教研组长和办公室负责人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5.重大问题交由学校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尊重骨干教师的意见,参与学校管理, 确保单位局面稳定。
(二)凝聚合力,提升学校管理品位
1.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是一种“ 以德治校 ”与“ 以法治校 ”相结合的管理,强调人的观念和 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我完善。一是坚持正面引导,追求自我价值。二是抓好主题教育,规范师德行为。三是利用榜样引路,创设争先氛围,及时发现和大力宣传身边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教师典型,通过树党员形象、“我身边的榜样 ”教师征文活动,评师德标兵,使中青年教师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自我加压、争优创先、乐于奉献;四是主动排忧解难,满足合理需求。定期开展教工活动,生病教师专程上门慰问等,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立足以章导行
在注重柔性管理的同时,学校继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并逐步完善,进而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学校 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3.创设和谐氛围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的同时, 更追求“工作开开心心、和睦共处 ”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 缓、宽松、和谐的氛围。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各抒己见,各行其权,做到 合心、合力、合拍;要注意捕捉教师情感的“敏感区 ”,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帮教师所帮,做到在谈笑风生中求团结,聚合力。
(三)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修订教师考核、绩效工资、教研组长、办公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考核办法,提高质量工作的考核权重。
2.实行质量目标考核。
3.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及落实工作,实行周通报。
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随堂课教学质量为根本,促进质量提高。一是更新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践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必须不断地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理清理念。为此,学校要根据校情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及时组织反思讨论,营造新课程学习氛围,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使教学理念的转变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二是在课堂评价上我校坚持以学为本,坚持因学论教,旨在促使教师形成新的课堂观。
5.分组开展好帮带活动。
6.按要求做好听课工作,特别是学校领导要率先执行。
7.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
8.做好质量总结、表彰工作。
(四)立足学校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培育学校传统、 形成学校特色,是我们的办学追求。
一抓特色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到造就人的品位,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外在表现。我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契机,努力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二抓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富有特色的课程是实施特色建设的蓝图,有针对性地开设并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实验中亟待研究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在申报课 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三是要组织好活动评比和总结,推动学校特色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重视学生德育建设,树立“大德育观 ”
1.在常规化的德育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主体素养。
充分发挥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效应,精心策划,扎实开展敬老助老、诚实 守信教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以读书、征文、故事、演讲、书画等为载体,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五爱 ”为主线,不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好“争当光荣升旗手 ”活动。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全程贯穿,全科渗透。
2.在系列化的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
持之以恒开展以规范训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活动,做到一周一个训练重点,一 周一次评比,一月一次规范班表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每天检查、每天公布、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帮助学生确立“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 ” 的意识,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 ”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系列化的训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4.改革学生德育评价措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
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求发展、上品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要紧紧抓住扩建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后三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不断完善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求发展,抓住机遇不放松。
1.抓好学校改建工作,启动学校操场改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抓好绿化改造工作。学校扩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校情重新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抓好设施配套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争取办学资金,不断完善 软硬件设施建设,使学校每一项设施都服务于、服从于学校的主动发展,保障学校三 年规划的顺利实施。落实好财物管理工作,厉行勤俭节约,依法办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要上下齐心,凝心聚力,按照规划,脚踏实地工作,努 力完成各项目标,向社会提交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