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文峰路街道中心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实行“校级制定计划——级部推进——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培训落实”三层教研体系,将劳动教育与各项活动层层落实。创设“主题式劳动教育实践”,分年级结合学生劳动实践水平和校园周边实践基地,设立主题式活动:“二十四节气” “梅花文化”, “月季文化” “云峰山” “小米文化”等,有效进行教学方法和劳动实践活动的探索,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的互动,使学生获得劳动素养的提升,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一、三层教研体系落实,助推课堂内外劳动实践活动
1.校级制定计划
学年初,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制定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围绕“主题式”活动,统筹安排各年级结合区域特点选定主题活动。
2.级部推进
各级部选定主题,制定级部工作计划,将校内外劳动实践与课堂教学安排围绕同一个主题有机结合,对级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分工和劳动实践活动各个时间段衔接。督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时进行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安排。
3.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培训落实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结合计划安排和时令节气,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并进行相关信息宣传报道,任课教师做好课堂内外实践活动进度安排。
二、劳动教育落实形成“家庭——校园——社会”三级联动体系有序展开。
家庭实行家务劳动契约制打卡制度,依托“劳动小达人”手册,由家长与学生签订契约,进行劳动打卡,每月进行评价。校园实行竞标制,形成“班级——级部——校级”三级体系,每个班级进行轮值竞标活动,级部进行校园执勤轮值竞标,校级进行责任区轮值竞标,并定期组织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实行社会基地申领制,每个级部申领了一个基地(火龙果与草莓种植基地、梅园基地、中华月季园基地、文峰山基地、田家小米基地),签订协议,定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劳动实践活动。
我校还积极发挥家委会作用,家校联合,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走进市民之家感受科技之光,重阳敬老,参与田家村丰收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研学劳动中不断成长。
三、“主题式”劳动教育实践
结合我校地理优势,深挖基地资源,以级部为单位申领五处劳动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一年级火龙果,二年级梅花,三年级月季园,四年级云峰山,五年级田家小米)。
各级部结合时令节气开展相应主题活动,例如三级部月季花主题活动,课堂围绕主题活动学习月季花种植、养护理论及方法等指导,带领学生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月季的移栽、剪枝、养护方法,掌握月季花种植基本方法和理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循环进行月季浇水、施肥等养护活动,观察月季生长变化规律。校外实践深入月季园,跟随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学习月季种植养护尤其是如何修剪枝条知识,并参与月季花节“我是家乡小导游”公益志愿服务。并扩展“我会养花啦”家庭劳动和为身边老人送朵花活动。
主题式实践活动使学生系统的全方位掌握劳动知识技能,既有课堂理论支撑又有课堂外的实践活动锻炼,将日常生产劳动与服务、公益、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悟。
四、完善激励评价制度
1.多渠道评价以多彩活动和多元评价为内容,补充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的过程性、增值性和结果性。
2.校内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劳动结果
学校将学生在劳动课程、劳动实践、劳动主题活动情况以及参加社区劳动实践项目撰写的研学日记、劳动心得、视频打卡等作为常态化评价依据。继续丰富和完善劳动教育实践成长评价手册,将劳动清单落实、标志性劳动(如劳动周纪念)、阶段性劳动评价(学年)、闪光荣誉(获奖)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3.家校社协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劳动教育评价由教师、家长、同伴、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利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伴互评、社会评价等形式,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
五、四步走,注重发展性过程评价
“4步走”是以时间为轴,从低、小处着手,形成以日评价、周小结、月展示、学年表彰的长期性评价模式,使劳动教育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