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统筹规划、系统协调,科学指导;级部极致精微,扎实推进;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务实笃行。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2023-2024学年度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为海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一中力量。
一、以提高备考能力为目标,多措并举增强教研实效
1.研做高考题,深挖命题规律,准确把握备考方向
学校以学科大教研形式组织全体一线教师每月研做一份高考真题,每月一次的学科大教研活动内容之一就是要进行高考真题的研讨,深入剖析高考题的命题立意和切入点,把握命题方向、考点分布、热点变化、能力要求、试题难度和考试题型,提高三年一体化备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摆脱题海,尊重学科本质。
2.优化集备模式,精细化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力量
为进一步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一学年我们对以“听课-评课”“简单统一下周进度”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每个级部专门的集备室和多媒体大屏,实施任务驱动型集备模式,学期初教研组充分论证,结合教学内容以大约两周教学任务为一个教学单元安排好集备计划和分工,每个单元安排3位教师作为集备主持人,每位教师都有专门的集备任务,提前做好教材内容整合、分层作业设计、课件制作、导学案、单元卷的设计(今年基础年级不再征订单元卷),集备时由3位主持人分别就初备成果进行交流,全组老师参与研讨最终形成统一的基本方案,通过集备把教师碎片化的灵感整合成系统的教学方法,把个人的教学经验汇集成全学科的教学智慧,使学科教学更多的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简单讲就是把过去一周一次集备变成大约两周一次,把过去的一个主备人变成了分工合作的多人组成的集备团队,把过去的固定时间集备变成报备制,教研组确定哪天哪两节(不少于2节课)集备组长提前联系教务处,教务处负责通知教研员、包组领导、课程中心老师参加,集备活动实行签到制和积分制,到与不到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效果好与不好不一样。甚至同组老师之间集体备课分肯定会有差别,如果增量绩效能落地,这些工作的好坏和多少也将在增量绩效的发放上予以体现。
3.聚焦课堂高效,扎实推进课堂改革,打造品质课堂新范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全力打造“两驱动四环节”品质课堂建设,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大教研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加强大学科组建设,选拔学科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聘任为学科领导,成立学科教研团队,吸纳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改革,通过各类汇报课、研讨课、大比武和校级优质课等形式,深入探究进一步完善三课型的模式,形成海阳一中“三课型”模式的基本范式。
二、以夯实教学常规为抓手,细化措施确保教学效果
1.管理团队以身作则,践行责任担当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级部管理团队每周听课不少于10节,级部值班领导每半天至少巡课一次,重点关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状态,关注课堂教师授课模式、授课效果,及时纠偏,竭尽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2. 教研组长精心部署,强化落实效果
首先教研组长要结合集体备课做好选题和命题的分工,让老师下水让学生上岸,严禁拿现成资料直接印刷使用,所有印刷的题目必须经过专人筛选和备课组集体研讨级部审批方能印刷使用,力求选题精当,选题以中低档为主,可以为A班设置选做题,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机械训练负担。
其次以错题重做为切入口抓常规落实,促深度学习。各教研组应把错题重做当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自主学习的抓手,把典型错题转变成专题教学,引领学生把错题本由厚变薄,形成学习的闭环。
再是利用好课堂小测,当堂提问,每日一题等形式强化复习效果。文科可以安排课前5-10分的知识点默写或当堂提问;理科可以实施每日一题,既整合了学生的碎片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课上课下的复习效率。坚决杜绝满堂灌,独角戏的课堂,要还时间给学生,让讲堂变学堂,学生每节课用于自我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 班级团队立足学情,抓好分层教学
优化教学策略,立足学生实际,抓好尖子生、边际生、学困生三个层面学生群体的培养。各班级要建立三类学生学情档案,实行导师承包,制定好针对性的成长发展方案,不断激励各层学生不断进步。
尖子生培养:坚持落实“一生一策”、“一生一案”,为特优生成立导师团,进行“私人订制式辅导”,由导师对其进行针对性培优补弱,使特优生优科更优,弱科变强,提升综合实力。
边际生和学困生培养:各系列班级利用班教会认真研究每个边际生和学困生的薄弱学科,并分配给相对应的任课老师,制定基础补弱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给予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切入,蓄势聚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最近三年我校调入的青年教师近40人,为我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青年教师的培养由教科室牵头,除了组织常规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师带徒”等活动外,新学年将组织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科研训练。青年教师每学年至少要读一本教育、 教学理论书籍,要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出心得,学校将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相互交流, 探讨教学体会、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介绍成长经历,给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 学校将为青年教师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其它课题组也要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参加研究。落实拜师结对,在原师徒制的基础上,做好对师傅、徒弟工作的考核,对优秀的师傅和成长快的徒弟给予奖励。加强听课与教学反思,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 注重相互听课 (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 20 节),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在教案中写出。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坛新秀评选,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请缨开设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和学术讲座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听课评课、对口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