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60F/2024-14285 成文日期: 2024-07-03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组配分类: 社会建设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335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24-07-03      来源: 市民政局

字号:

民进烟台市委:

您在烟台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提案》(第143335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市县两级共成立了14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级1个、县级13个),15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主要负责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负责协调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协调推进监护评估、个案会商、服务转介、技术指导、精神关怀等线上线下服务,针对重点个案组织开展部门会商和帮扶救助;负责对流浪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依法申请、获得法律援助提供支持等工作。自2023年以来,我市共救助未成年人51人次。2022年10月,我市芝罘区、牟平区两个候选县被评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市、区)。

二、关于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

一是四级联动,全方位搭建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强化从困境未成年人接收、安置到养育、监护、回归全过程管理服务。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提升困境未成年人监护服务水平。优选配强基层儿童关爱工作人员,建成一支由158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6713名村(居)儿童主任组成的工作队伍,定期在辖区开展走访随访、摸底排查、家庭监护、心理关爱等工作,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及时向村(居)民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帮助纾难解困。加强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各基层派出所充分利用大走访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特别对走访中发现的流浪乞讨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的矛盾纠纷,破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旧观念,积极介入调解,帮助受虐待儿童选择合法渠道和手段有效保护自己。

二是信息共享,推动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多元化”。以“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关爱和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等导致未成年人陷入困境的情况,及时通报给民政部门进行临时监护,符合孤困儿童保障条件的纳入相应保障。结合巡逻、办案和社区警务工作,对疑似走失、被遗弃、被拐卖的,及时核查身份信息,查找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帮助回归家庭。对无法确认身份的,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建立身份查询长效机制,与救助保护机构共同做好滞留人员身份查询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重视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聘请专业社工师和心理辅导师,利用沙盘室、解压室、心理疏导室等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部门协同,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2020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大数据局、扶贫办、残联等5部门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等5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部门协调会商制度、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失学辍学联合劝返机制,以及强制入学制度,进一步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了失学辍学适龄儿童的劝返复学工作。2024年4月,市公安局、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建立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信息共享制度,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四是常态化摸排,准确掌握底数。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市教育局组织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新生入学摸底排查工作,防止适龄儿童应入未入。重点摸排我市3000余名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含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学生、低保边缘家庭学生等),谨防学生辍学。定期对学籍控辍保学台账进行查看,更新台账内容,对该销号的予以销号,每月维护更新一次台账。2024年以来,教育部比对公安部国家人口库和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筛选出了疑似辍学的学生信息,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全面梳理已复学和仍辍学学生情况,一人一案制定工作方案,切实做好仍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脱贫家庭辍学学生应返尽返,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效推进。

五是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制定报告方案,鼓励发现、报告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定期培训临床一线每一位医务人员,提高发现意识,特别是妇、产、儿、外科、B超和急诊创伤等科室,掌握报告流程,准确识别侵害行为,在发现、收治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人身、精神损害的未成年人时,严格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按流程要求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备案。按规定书写、记录和保存相关病例资料,需要时一并提交公安机关;落实各区市卫健局属地管理责任,要求各区市卫健局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汇总、督导,特别是民办医院、基层社区诊所等机构,确保到位无死角;建立电子病历报警机制,对未成年人的住院病历首页的病因,门诊病历的临床诊断等进行信息关联,一旦出现侵害未成年人信息,立即弹窗提示报警。市卫健委已对有关医疗机构下发工作通知,完成基层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升级;加强家庭暴力警情处警工作,公安机关要求基层派出所对家庭暴力警情处警工作,凡接报家庭暴力类警情,值班领导必须亲自到场,及时制止施暴者,保护受暴者,并做好处警工作记录。加强证据收集工作,依法予以处理。认真做好处警工作记录、证据的归档工作,并报局法制部门备案,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受害方提供证据方便。

六是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护工作。通过业务辅导、政策指南、红黄蓝调度通报等方式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今年以来新增慈善组织16家,全市已累计有53家,比上年末增长40%,初步形成以市县慈善总会为枢纽、民办慈善组织均衡发展的格局。近年来,各级慈善组织围绕助学、助老、助残、助医、济困、救灾等方面实施80余个项目,年均募集款物1亿元左右、服务群众140万人次。实施开展了“爱心救助”“慈善爱心桥”“爱心复明”“温暖烟台”等20余个品牌项目,有力推动了包含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在内的公益事业发展。

下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完善公安、教育、医保、司法、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实体化、规范化运作,进一步构筑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加快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不断提升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项目实施、内部治理等方面能力,构筑“政府+社会”齐抓共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维护好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烟台市民政局

2024年7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