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完成情况】山东省烟台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

日期:2024-07-15     

字号:

这一年度,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就是为了孩子”为宗旨,坚持“为教师成功铺路 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质量为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创建区内品牌学校。本年度,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点定位,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优质的教育来自优秀的教师群体。本年度,学校将目光锁定在“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优质教师团队”这一目标上。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高点定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学校始终倡导教师——修养学生品德先从“修师德”开始。本学年在修养师德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教师言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老师既是约束又是鞭策。学校首先出台了新班子《领导分工负责制度》,让“服务意识,行走管理”成为班子工作的核心。继而又完善了《安管理》《教师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并始终坚持“制度从教师中来,再到教师中去”这一理念。制度的细化与健全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是主题活动升华教育情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山东省教育作会议精神,认清教育形势,明确历史使命。围绕区里“爱岗敬业修师德,身正示范树师风”主题开展了“把关爱与责任牢记心中”、“让活力和效率充满课堂”征文活动和读书演讲比赛,举行了“团结就是力量”秋季体育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领悟了教育艺术,陶冶了教育情怀,更加珍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起良好的群体形象。

三是家校沟通促进师德修养。利用网络平台实行家校沟通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本年度所不同的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加入到了所任教班级的班级群中,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师德修养与家长沟通,同时接受社会监督。这项举措对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培养教师高超的专业素养,本年度学校将目光定位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放松,精雕细琢专业技能不放松。

一是加强了教育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拜读名家轶事、优秀教育杂志报刊,让读书成为个人成长的优秀品质;“反思性教学”成序列化:课后的瞬间感悟记录在备课反思中,种种举措提高了教师学习与反思的能力;进行了“教师集体备课研讨沙龙活动”:在50岁以下教师中举行了课堂研讨展示活动,打破科界限,增强研究意识“以赛促练”的优质课、大教研展示活动将教师的关注点始终锁定在课堂,而领导与教师精雕细琢打磨精品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快速发展与提升的过程;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希沃平台”使用维护的系统培训,让老师们感触到资源共享带来的快乐……这些学习实践活动,再次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养,提高了专业水准。

二是细化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本学年,细化了“教师分层培训计划”,领导包教师、包级部甚至包学科。继续实施《烟台十三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通过回忆成长历程、交流学习体会、展示多方技能等活动,汇报了自己五年的成长和收获,激发了全校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深厚教育功底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又启动了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培养计划,对他们在备课、上课、听课、组织管理班级、召开中队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了跟踪指导。另外充分发挥“芝罘名师培养人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依据其特长,组织了面向全校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汇报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

三是进行系列基本功达标检查。本学年,领导参与随堂听课时重点考察了教师7种能力:使用普通话能正确表达的“语言能力”;板书精而工整、能以身示范的“板书能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操作的“新技术能力”;及时把握课堂生成、调整自己教学进程的“应变调控能力”;上课后不断反思总结、及时写好教学后记或者教育论文的“总结写作能力”;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创新理念的“创造能力”;教师间团队合作,做到资源共享的“合作能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我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3.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与能力。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夯实课堂主阵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我们始终不动摇的教育理念。为了减负增效,我们更加立足于课堂教学,领导分包学科全员参与听课,随堂听、推门听、连课听、有目标地听课等贯穿学期始终。一次听课承载了“听、评、议、测”的诸环节,特别是在课后精雕细琢打磨课的研讨中,老师们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想得到了共鸣,教育教学灵感在此闪现。本学年,学校要求教师继续将“三三六”备课模式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重点关注教师“备课功夫的深浅、个性化修改的火候”等方面。

二是形成研究共同体,引领群体发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目前在我校,“问题话题”已蔚然成风,教研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研的时间更加随意频繁。日常教研活动在“课前通课、课后聊天”不自觉中已经形成习惯;体现年级组教研合力的“大教研”如今则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团队精神。无论是主办方的课堂汇报,还是嘉宾的点评都相当精彩。在这种浓浓的研讨氛围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教研团队。学校的“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都得益于这种团队交流平台。

三是课题使教学走向研究化。如今我校教师对课题认识最大的变化是:不再为完成结题而做课题,而是把课题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扎扎实实去研究。面对一堆堆原始资料,面对一组组积累的调查数据,面对教师一篇篇高质量的课题论文,才有了我校本学年骄人的课题成绩: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全部顺利结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工作起来才有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课题使教学走向研究化。

四是以激励评价促教学质量。“关注全体学生、以质量抓教学”是学校不动摇的办学原则。值绩效工资施行之际,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的评价考核方案,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业绩等因素综合衡量。初步建立了“班级、教师、教研组”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量化各项评价指标,将教师的考核与其所在班级和教研组相结合,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级部的重要依据。另外专门制定了针对潜能生的评价制度,建立潜能生跟踪档案,将潜能生的发展情况与其班级和教师的评价挂钩。激励性评价制度有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目光高远,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

秉承“教孩子一天就要想孩子一辈子”的教育理念,学校将目光放高放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1.以生活教育促学生德育。

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营养素。我们倡导培育学生从发现、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开始。本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回报他人”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与价值;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班会,激发了全体师生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的深厚情怀;“三八妇女节为妈妈送祝福”等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学会了感恩与回报……

2.以日常规范促学生发展。

以规范促养成,以激励求发展。让每个学生熟记《烟台十三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使常规管理有章可循。细化各项评价机制,做到每周有行为习惯训练重点,周周评选行为规范的班级,月月表彰行为规范的个人。学期中两次向家长发放评价表,让家长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针对孩子的不足提出希望。家校联手,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以活动比赛促学生荣誉感。

我们总是认真对待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把它视为锻炼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搭建学生个性化舞台,艺术比赛成绩斐然。一年来,学校积极搭建舞台,人力财力物力大力保障,艺术教育彰显特色。书墨飘香伴童心,绿色读书工程全面启动。本学期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启动了“绿色读书工程”,用阅读支撑起我们的生命。“背古诗、诵经典、说故事,读好书,写好字”已成为习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美德课程中促发展。

三、多点突破,和谐学校更显活力

1.重新规划校园布局,和谐校园再添一笔。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本年度,学校经过精心研究与规划,又下力气将校园重新装饰了班级走廊、教室宣传栏。做到了班班有主题,生生有创意。班级风采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充分张扬。为打造人文校园,学校领导始终致力于旧校舍的改造换新工作,让有限空间无限利用,严密的防盗报警监控系统,再加上人性化的安保措施,做到了校园安全零事故。这一切都为优质教育提供了保障。

2.完善教学设施,高效教学有了保证。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今年上半年完成校舍加固。相关的硬件设施得到及时更新,保证了教学的正常使用。

暑假期间,学校更新了功能楼教室的改建更好地满足师生学习环境,提升学习幸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