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加强劳动课程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劳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七小学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有关文件要求,积极落实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学校致力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服务情境中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实现树德、增智、强体、悦心、育美等目的,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1.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劳动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统筹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架构,规范学校课程实施流程,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开拓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模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实效,完善学校课程基础设施,力争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
三、实施过程
(一)统筹课程落实。
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必须按要求纳入课时计划。具体课时安排为:每个年级平均每周劳动教育1课时。学校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课程内容设置多样,可以是制作实践作品、多彩实践活动展示、校外组织活动、校内集体劳动或学生社区或家庭劳动实践“延时服务”等,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劳动实践类活动。学校每学年设劳动周一次,采用校内劳动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学校统一规划协调,以级部为单位进行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学校的“劳动技能小明星”。
劳动教师根据这个学期的劳动清单,提升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劳动教育课程形式更加多样,具体开展了学校的集体劳动,包括打扫班级卫生、清扫校园垃圾、校园修建花草、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植物养护等劳动内容,学校还将劳动渗透到家庭和社区中,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打扫、清除小广告、垃圾分类、张贴文明标语等课外劳动。
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育人功能。
(二)落实各类活动。
每个月学校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劳动活动,确保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达成育人效果。具体每个月组织的活动如下:
二月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寒假趣味实践活动。
2.17发布开发区第七小学开展“品年味,赏民俗,过新年”春节实践活动美篇。
2.19发布劳动赋能成长,振奋龙马精神——烟台开发区第七小学寒假劳动活动纪实
2.19学校组织开展本学期劳动和综合实践会议。
2月中旬,学校组织表彰学校优秀实践达人和劳动小能手活动。
2月中旬,学校组织研究本学期兴趣小组开展方案。
2月中旬,学校组织研究本学期劳动基地开展方案。
2月中旬,教研组建表格组织老师们填写兴趣小组。
2月底,学校组织制定兴趣小组备课模板。
三月
3.4着手准备前去综合实践学校材料。
3.4组织综合实践会议,确定选课。
3.4组织家长签署和阅读劳动实践安全公约、致家长一封信。
3月初,组织四年级级部班主任统计外出综合实践学校学生名单。
3月初,组织四年级班主任准备好传染病排查表、课堂评价表和安全提醒记录表。
3月初,整理召开四年级前往综合实践研学主题的家长会PPT。
3月初,组织四年级班主任进行学生宿舍的分配和安排工作。
3月初,组织撰写七小防欺凌方案,统计不参加研学的名单和情况说明盖章上报。
3月初,组织四年级学生研学时食堂就餐位置统计。
3月初,组织绘制接送车辆安排示意图,统计特异特质学生名单盖章上报。
3月中旬,组织撰写结营方案和开营学生讲话稿。
3月15日,学校组织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撰写稿子。
3.17最后落实和统计去研学的每班确定男女生数、班级人数和总人数。
3.20组织撰写结营典礼发言稿。
3.22组织统计劳动教育周费用明细。
3月下旬,组织四年级学生缴纳去劳动周的费用,统一交到固定卡号。
3月下旬,撰写研学新闻稿,修改研学视频稿、三月精彩瞬间,并逐步投稿。
3.28学校组织开展综合实践劳动会议,安排下一阶段部署安排。
四月
4.1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配档表
4月初,参与全区综合实践会议
4.6制定开耕节活动方案
4.9按照区里要求推选劳动教育典范学生稿子和事迹梳理
4.10修改已经投出去的新闻稿和视频稿。
4.11组织农场土地竞拍方案
4月中旬,学校开展农场土地竞拍活动,给竞拍到地块的班级分配土地,师生播种。
4月下旬,做好对田地种植和养护的监督和管理。
五月
5月初,学校根据山东教育厅文件,布置了学校五一创意劳动清单,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打卡活动。
5.11,学校组织撰写三年级包饺子劳动技能大赛方案。
五月中旬,三年级级部开展了包饺子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撰写新闻稿视频稿。
5.21学校组织制定了一二年级劳动“乐考”实施方案,为学生减负。
5月底,端午节活动方案、活动开展、学生组织、新闻稿和视频撰写在有序推进中。
5月,校园劳动基地铺设地砖活动在有序推进和沟通中。
六月
六月初,学校地砖铺设完成,具体测量和数据已经和施工方核算清楚。
6月初,组织教师完善劳动三项制度。
6月初,组织相关教师打磨端午节新闻稿和视频稿,发布美篇。
6月初,组织学生进行收割麦子劳动活动。
6月中旬,组织学生进行麦子后续处理项目化学习研究。
6月中旬,组织学生进行麦子脱粒。
6月中旬,根据区里要求,上报参与在区里开展的会议志愿者名单。
6月中旬,进行兴趣小组的验收和检查工作。
6月下旬,完成对区里进行的“三课”实施工程、推进“1+1+X”劳动教育体系情况的全域性摸底统计数据上报工作。
6月下旬,组织学生制作麦秆画手工作品。
6月下旬,跟进和处理好麦秆的后续处理。
6月下旬,之前定制的种植基地的班级牌到位。
七月
7月初,劳动教研组布置暑假劳动和综合实践作业。
学校的劳动教育还需要与社会热点、传统节日、实际需求、学校工作相结合,适时地开展相关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社会服务情境中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加强社会共育。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实施方式。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学校开设烹饪、园艺、农业种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拓展类课程;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利用每天下学时间、周末、五一劳动节、国庆假期等空闲时间有针对性地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劳动。
四、实施保障
(一)健全领导机制。
完善领导小组、教研组、班级劳动和实践小组学校三级组织架构。确保每周每班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到位。加强对课程的管理、指导和评估。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突出学校特色;成立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坚持开展教研工作;要统筹制定各年级学期教学计划,明确工作配档表,形成有效成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劳动实践教师队伍,配备1名专任教师,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逐步培养出一支有力的教师队伍。
(三)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同时还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社会的力量,聘请部分有特长的家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强化考核评价。
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考核要求和办法;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等提出相应要求和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有关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认真指导学生记录、遴选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成果,及时进行写实性评价,建立《学生劳动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