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阳市新时代品质教育建设规划,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教研活动安排与成果汇报如下:
一、缘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应当突出核心内容,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现内容与观念之间的融合,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因此,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是大势所趋。
二、推进历程
(一)理论培训
厘清什么是整体学习?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核心概念?为什么要进行整体学习。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相关理念理论,例如数学学科深入学习《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和史宁中教授《数的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由骨干教师、学科领导领学促学,通过PPT展示逐条捋、案例分析等方式,促进教师对整体学习教学的理解与认识。
(二)抓实集体备课
1.分析知识的前挂后联,厘清逻辑关系。
一是备知识体系,主要分纵横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的前挂后联,连成一条横线和一个整体,这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另一个是知识的课程标准解读,我们将除法的课程标准集中整理在一块,这使我们操作更有针对性,成为纵线,这解决了教师“怎么教或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以道法学科为例,我们是这样做的。先由教师说课,提出授课方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评-教一体化”,老师们共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要求,说课人整理出授课思路。这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集体备课备教学目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落实),重难点(备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活动设计),备评价方式(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备教学策略(与四个德育策略的落实相结合)。做到“六有”(有计划、有时间、有准备、有问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集体备课融主题教研和“学评教一致性”活动于一体。
2.大观念与核心概念的分析。
认真做好文献研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培养要求与方法。通过共同努力,认真梳理核心概念,努力形成一个整体,弄清知识本质。
3.单元整体性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们是这样做的,以语文学科为例。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统整单元教材,找到文本之间的关键联系,明确大单元主题,使教学设计不局限于单篇课文,而是依据一个完整大单元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
例如,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我们最初设计的大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上述案例中,大单元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没很明显,只有提炼出单元教学目标依据的大主题,只把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合并在一起,具有单一性。而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教师重新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自相矛盾》中的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后,发现其前后说法的抵牾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使卖者无言以对;《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上、中、下三等,从而推演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并向田忌献策;《跳水》中的船长看到孩子身在高高的横木上,随时可能摔到甲板上,迅速通过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等有利条件,判断出孩子只有跳到海里才有机会获救,于是果断举枪逼孩子跳水。通过梳理教材,我们发现这一单元文本间的关键联系是“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设计为“思维火花·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我们设计如下。修改后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明确了单元主题“思维火花 解决问题”,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如:“借助思维导图,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感受其人物的智慧,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的解决问题。”,之前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只是将单篇教学目标简单整合在一起,使教学设计局限于单篇课文,缺乏整体性。相比之前教师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修改后的单元教学目标,串联教材内容,具有整体性。在单元教学目标中,设计学生画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人物思维导图,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这些人物的智慧,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整体规划关键性问题、关键性学习活动
(1)关键性问题的设计。好的关键问题能引发学生持续思考,而深度学习的最佳切入点是学生的思考路径与知识的线索性问题相吻合。为此,我们主要关注3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计核心问题。教师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范本,有其内在逻辑体系。研读教材把握知识前后的关联,螺旋上升的梯度,掌握新知学习时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应达到水平和后续发展的潜在水平,从而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建构的核心问题。
第二方面在教学重难点处设计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设计要以生为本,在学生与教材间架起对话桥梁,处理好教材、学生与教师三者的关系,找准教学重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契合点,让知识的逻辑难点与学生实际认知困难有效沟通,真正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核心问题,学生的探索才能更有效、更深入。
第三方面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核心问题。探究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经历、思维习惯和特点都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相同的数学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解决策略、学习路径,会遇到不同的困惑。尊重学生知识思维困惑,从学的角度设计师和学生的探究路径,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引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