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共有劳动教育教师38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0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一至五年级每周一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偶尔安排为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等。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由于场地限制等条件,无专门建设场地。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5000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工具、材料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一至五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五、学校实施方案
我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秉承“生活即教育,劳动伴成长”的劳动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习、劳动两不误。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热爱劳动的种子,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劳动创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性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将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二)课程实施
1.落实劳动课程设置
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实行1+X课时制度,每周1课时,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学校加强日常督导,确保落实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开设一次劳动周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2.确定教育内容
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生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健康行为习惯,感知劳动乐趣;中高年级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培养家务和校园劳动习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劳动,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相关内容和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3.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1)自我服务。结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精细化管理,从班级实际物品分工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如: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设备;普及环境美化知识,绿化带剪枝、维护清理,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快乐成长。
(2)班级劳动。学生以组为单位,成立劳动小组,做好每天两次打扫环境区和教室卫生工作,班主任亲自到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学生将平日学会的劳动技能运用到班级值日中,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3)设立“劳动周”。为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学校将传统节日所在周设立为“劳动周”。在劳动周,学校会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手工劳技等活动,从课程入手,让劳动成为生活,使同学们在劳动中掌握技术。在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的同时,也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和感情。
(4)家庭服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的美德思想,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确定孩子每天适当的常规家务劳动量,由家长负责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一学期安排一张劳动项目表,确定每个月新学的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
(5)服务性劳动教育。学校定期组织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绿化美化公益劳动。
(三)劳动教育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1.平时表现评价
要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要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2.学段综合评价
学期末,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各班级以图文并茂总结性的形式汇报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校在公众号进行展示宣传。各班评选出“劳动之星”报学校集体表彰。
六、劳动周方案
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人的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年级(1-2年级):
1.学会买菜、洗菜;
2.学会洗水果、煮水果茶;
3.学会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
4.学会使用一种厨房小工具;
4.制作冬至手工作品;
5.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6.种一盆绿植;
7.学会系鞋带;
8.画一幅关于春天的作品;
9.学会泡茶。
高年级(3-5年级):
1.学会包饺子;
2.学会买菜、洗菜;
3.学会用废弃物制作手工;
4.学会制作书签;
5.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6.学会做一道菜等;
7.学会制作风筝;
8.学会整理房间;
9.学会制作“寻找春天”手工作品。
七、劳动清单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一)家庭劳动
1.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2.每天自己洗脸、刷牙
3.自己洗脚
4.自己系鞋带、系红领巾
5.自己收纳文具、整理书包
6.用餐时帮家人拿取、摆放碗筷
7.每周洗一次袜子、红领巾等小件物品
8.每月为家人做一次果蔬拼盘或水果沙拉
(二)学校劳动
9.每天整理课桌和学习用品
10.每周一次使用简单工具参与班级卫生扫除
11.每周一次合作摆齐班级桌椅
12.每月整理一次班级图书角
(三)社会劳动
13.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14.参加一次职业体验或农忙劳作
小学低年级(3-5年级)劳动教育清单
(一)家庭劳动
1.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
2.自己剪指甲
3.周末饭前饭后餐桌整理
4.每周为自己和家人手洗小件衣物1-2次
5.分类收纳自己的衣物
6.每周承包一天家里的洗碗任务
7.每周至少一次扫地、拖地
8.每月为家人做1—2次营养早餐
9.养一种植物,并记录养护过程及心得
10.每周清扫一次卫生
(二)学校劳动
11.每学期合作完成至少一次板报更新
12.每月参加一次校园志愿活动
13.管理班级绿植,美化班级环境
(三)社会劳动
14.为周边场馆进行一次解说服务
15.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16.参加一次职业体验或农忙劳作
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初步感受自制食品的营养和健康,感受动手操作并获得成功体验的快乐,学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感恩父母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鸡翅具有的营养价值,知道制作鸡翅需要的食材和工具,清楚制作的步骤和要点,能利用鸡翅、可乐等食材和工具,自己动手为父母、为家人制作一款美味的鸡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可乐鸡翅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热菜,营养好。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可乐鸡翅的烹饪方法,并制作这道菜。
2.学习需要的材料
鸡翅(中)、八角、姜片、料酒、葱段、可乐
3.看看想想
(1)鸡翅怎样切片比较好?
(2)火候该怎样把握?
4.学学做做
(1)在翅中的正反面分别斜刀剌几下。目的是更好的入味儿和去血沫 。
(2)锅内坐水,处理好的翅中放入凉水锅内,并倒入适量料酒,大火烧开。
(3)煮沸后捞出翅中用温水冲洗掉上面粘附的血沫并沥干水分备用。
(4)油温6成热,丢进蒜片辣椒段和姜片爆香。倒入焯好的翅中翻炒至表面金黄。
(5)倒入可乐,没过翅中。并调入适量老抽
(6)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收汁。最后调入盐即可出锅
5.强调注意事项
(1)火炉周围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用菜刀时,要小心手。
6.展示
7.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回家后,做一盘香喷喷的可乐鸡翅,让爸爸妈妈品尝一下。
九、成长档案
(一)劳动实践作品
(二)新媒体宣传记录
十、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