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莱山区第七小学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肩负“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办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根据莱山教育系统“品质提升年”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我校围绕“育人品质、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安全工作”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将品质提升年与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
一、党建赋能德育工作,培育薪火传人
莱山区第七小学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学条例、明规矩、知敬畏、守底线”主题党日活动。依托“四融聚四力 党心暖童心”党建品牌,成立七小暖心党员志愿队,开展党员送教、党员服务岗等特色服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出党员走在先,党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培养最红教师成为党员先锋队,引领少先队预备队。
2024年3月,在党支部书记张彩虹的带领下,党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代表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南塂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让队员们对雷锋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学习雷锋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更是一种习惯。6月,支部党员走进尚书家风馆,促优良家风赓续相传,党员们通过参观“耕读传家”“尚书官范”“赓续传承”展厅,了解了西解李氏“耕读传家”家风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以及李永绍及李氏后人家风传承的故事,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尚书李永绍的优秀品质,带头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精华,立“好”家规,传“好”家训、正“好”家风。履行“双报到”职责,七小“暖心”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创意手工等活动6次。
莱山区第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积极开展少先队工作,拥有“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室”、“文明礼仪监督岗”、“红领巾争章台”、“专题黑板报”、“鼓号队社团”等活动阵地。莱山区第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把德育全面贯穿于少先队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弘扬德育主旋律。
学校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为教育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教育中突出主题,紧跟形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莱山区第七小学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七小队员们积极参与到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并在实际行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队员们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有利于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24年上半年,中国少年先锋队莱山区第七小学三(4)中队和四(1)中队被评为区级“红领巾奖章”二星章集体、中国少年先锋队莱山区第七小学孙欣茹队员被评为市级“红领巾三星章”个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骨干名师团队。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向来是重中之重。我们围绕“师德高、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目标进行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
1、教师专业发展,快速进步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指导每位年轻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实际情况设计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从易于实现的阶段小目标开始,逐步在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以及教学思想。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档案盒在本学期又进行了材料补充,它记录了每位老师的点滴进步,见证了她们超越自己,实现理想的每一步。
2、培养智慧教师,打造智慧课堂
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我校积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智慧课堂。
推门听课成常态。本学期我校加大了推门听课的检查力度,共听取了40余名老师的讲课。开学伊始,我校教导处便建立推门听课台账,力争使推门听课成为常态。语数英每周都按课表随机推门听课,其他学科不定时推门听课。教导处领导对班级课堂进行现场听课,实地了解我校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切实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学校微信群进行反馈。随机推门听课,端正了我校教师的备课态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公开课展示促成长。本学期我校联合兄弟学校举办了多次片区公开课教研。在3月份举行了联盟学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校闫梅老师、石艳然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在4月份的数学片区教研中,我校李芃楠老师执教了《比例》一课,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公开课是对老师们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在公开课上把自己真实的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进行了展示,让别人评头论足,这样教师才可能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优秀课例助发展。各科教研组长依托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山东省教师教育研修网等平台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认真观看优秀课例视频,研究讨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模式,结合信息技术2.0,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品质为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与和谐发展。
培养青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希望和未来,我们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教—扶—推—放”来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不断积累经验,进而成为骨干和优秀教师。在4月份举行的莱山区小学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中,我校张丽婷老师荣获英语组一等奖,徐洲老师和牟苏苏老师分获英语组二等奖和语文组二等奖。三名老师都是五年内新老师,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其自身的努力。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进一步加强老师的科研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使老师们在工作中获得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认同感,订正老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把教学过程和教育科研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本学期,我校石艳然老师主持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品格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张贝贝老师主持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四维聚焦”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顺利结题。英语组唐文慧老师和张丽婷老师主持的区级课题《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及王泉老师和李艳霞老师主持的《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已提交研究总报告,等待专家组审核结题。在此科研氛围下,全校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广泛提高。
同时,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在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努力下,我校张彩虹校长被评为莱山名校长;闫梅老师被评为莱山区名班主任;刘慧敏老师被评为莱山区名辅导员。同时,李萍老师,袁林老师入选莱山区名师人选;左林玲老师入选莱山区名班主任人选。林陆明老师和李琛老师也分获莱山区教育系统好人和莱山区全环境立德树人先进个人。老师们成绩斐然,所得荣誉遍地开花,学校教育教研氛围全面向好发展。
三、构建七彩幸福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围绕七彩幸福课程体系,在原有舞蹈、主持、古筝、琵琶、足球、篮球、创客、茶艺等14个社团课程基础上新增设了魔术社团、小牛顿科学社团、面塑社团、国防体能训练社团等,社团课程总类别达到18个,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上半年,在莱山区"区长杯"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小学超级女组A队季军、小学超级女组B队第四名、小学超级男组A队第六名、小学超级男组B队第四名。在烟台市机器人比赛中,李虹瑜 3D打印与创意设计获一等奖、刘博翰 makex机器人挑战赛 智慧物流获二等奖。
四、创建优质学校 共享优质教育
2024年是莱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年,就是创办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
1、我校根据国家优质均衡创建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方案,确立创建目标为:学校环境优良,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充足,学科布局合理,课程品质提升,教学质量优秀,校园文化丰富,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满意度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配套,优化办学条件。学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争取近60万元资金对学校塑胶操场进行全面维修,为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安全场地。
3、梳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让文化促进内涵发展,让特色更加鲜明。文化育人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我们围绕七彩幸福校园建设,正在对致远楼七彩少年之七篇章序列进行整体设计,对班级文化进行丰富充实。
4、全心全意做好课后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本着自愿公益的原则,我校为所有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共有近300名学生参与普通课后服务,此举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深受家长欢迎。
5、困难学生救助
学校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也进行了补助,上半年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5937.5元,补助学生51人,下半年除了继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外,学校还计划自筹资金10000元,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
五、安全教育和管理,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我们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紧急情况逃生技能为重点,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开展了防校园霸凌欺凌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预防暴力教育。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活动,每月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疾病防控、冬季安全等方面教育。加强日常安全教育与管理。通过安全课、主题班会、升旗仪式讲话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心理支持和辅导。一是定期进行摸排:学期伊始,通过发放电子问卷对学生心理进行摸排。二是建立心理档案:对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根据心理问卷摸排情况,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建立特殊心理健康档案并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学校领导成立全员育人小组对重点学生进行持续关注。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的5月会以心理健康教育月为背景开展一系列活动:班会课,心理团体活动,心理小报,心理微电影等。平时通过学校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家校联系。定期邀请专家进校开展心理讲座和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培养孩子们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向阳成长。
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总结凝练学校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形成学校独有的“幸福”特色文化。发挥“幸福”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文化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