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教育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和”——和谐;“善”——至善。至善一词,源于《礼记·大学》,意为达到最好的境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过犹不及,是为“止于至善”。至善教育就是“达到恰好的、最适合学生生长的教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文立魂,塑造学校文化核心
(一)起于思——提出“和善”学校文化
为了快速实现由乡镇小学到实验小学的顺利转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提出了“和善”文化。我们力求在“和”文化的浸润中,大家能够和合共生,在“善”理念的引领下,各项工作能够臻于至善。
(二)聚于神——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学校深挖“和善”教育的内涵,提炼出“一训三风”,并渗透到学校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学校以“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愿景,努力成就精业善道的教师,培养乐学善思的学生,打造和谐至善的学校。学校从“一训三风”到品牌建设,从办学理念到管理机制都进行了高起点谋划,逐步建构起“和善”德育品牌、“至善”党建品牌、“至善”课程体系、“至善”队伍建设、“至善”评价体系。
二、以文化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深耕“和”文化,厚植“家”情怀,让大家在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中成就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自己。
(一)“和合共融”,让教师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1.给教师一个认可,让感动永驻心间
学校每年都会针对不同群体的情况,评选出各个层面的优秀教师:“明星班主任”“优秀教研组”“推动校园读书人物”“教坛新秀”等,并通过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多渠道宣传这些身边的榜样。
2.送教师一份关爱,让节奏张弛有度
首先,学校实行了弹性上下班制度。其次,学校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团建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活动凝聚人心,增进感情。再次,学校会关注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制造惊喜。
3.送教师一场仪式,让回眸尽显温情
每年学校都会为新教师举办入职仪式、为退休教师举办荣退仪式。所有开小人相互温暖,相伴而行,屡创佳绩。
在全区教研组建设评比活动中,学校数学、英语两个团队荣获全区第一名。在全区质量监测活动中,学校再次取得跨越式进步,名列城区组第4名,其中4个班级成绩名列全区第一。仅一年的时间,学校就有2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奖励,5位教师获得山东省奖励,6位教师获得市级奖励,70余人次获得区级奖励。开小教师在“和”文化的引领下,和衷共济,释放团队最大能量,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我们也用考核一等奖为自己一年来的努力,盖上了优秀的印章。
(二)“和合共进”,让学生感受到家长般的关爱
学校着力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方式,力求把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都当成最好的礼物,把每一次评比、每一个徽章都作为最好的奖赏,像家长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1.搭建平台,变“补短板”为“扬特长”
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构建了“至善”课程体系,开设了“善德、善智、善体、善艺、善创” 五大类共六十多种学生课程,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并以全能式“小达人”比赛来促进课程的实施。
过去的一年里,学校跳绳团队荣获区第1名,女足获区亚军,田径运动会获区第3名,美术工作坊荣获区一等奖,舞蹈比赛获烟台市第一名。孩子们在各级舞台上放射出的光芒是那么地耀眼,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那么地自信。
2.精设活动,变“走形式”为“重仪式”
学校除了是课堂,还应该是活动场、游乐场,各种节日、纪念日、典礼仪式活动,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
“沉浸式”传统活动,扎实出彩。“一月一情一感悟,感悟丛中见真情”。学校坚持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序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力求通过品牌德育活动,厚植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典礼式”仪式纪念,走心走实。“一站一礼一成长,成长路上皆风景”。学校始终秉承“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育人箴言,因时制宜地为孩子们举行各种典礼仪式活动。走心走实地为孩子的金色童年留下值得一生回味的人生印记。
3.关注评价,变“博弈赛”为“共生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校创新评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悦享生长的快乐。
增值性评价,让成长看得见。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注重个人进步,不搞横向比较。学校尝试采用各种积分表、量化表,记录学生的成长数据,数说孩子们的成长,让成长“看得见”。
目标性评价,让成长够得着。设定一个既定目标,只要达成目标就可以获得奖励。本着五育并举的理念,学校设置了“美德星、益智星、书法星、诵读星、健体星、艺术星、勤劳星”七种奖章,并根据评价内容,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要求和评价标准。只要你能够完成训练任务,达到评价标准,就能得到相应的奖章。
除了“七星章”,学校还设置了期末闯关卡、数学节积分卡、六一活动快乐币……并基于特色活动专门为孩子们量身订制了奖章、奖状、奖杯。这些评价方式虽然费时、费力、费钱,但是却让成长看得见、够得着,让孩子们的脸上有了笑,眼中有了光!
(三)“和合共赢”,让家长感受到家人般的亲切
学校通过开设家长课程、畅通家校联系方式做好家校沟通工作,让家长从学校教育的旁观者、监督员变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同盟军,共同营造“开小是我家、成长靠大家”的氛围。
1.借助课程携手育人,把家长变成盟友
学校为家长开通【钉钉数字家长大学】,通过线上课程以及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专业引领,力求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一致,携手并肩,和合共赢。学校还开设了【开小好声音·家长专栏】,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校长直通车等形式,及时捕捉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解决,并将共性问题录制成小视频,对家长进行主题化的家庭教育,确保家校育人同向而行、同频共振。
2.依托平台加强沟通,把家长变成朋友
学校将孩子们在校的学习、活动、比赛情况做成【校园快讯】,通过公众号,用短小精悍的小视频推送给家长,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衣食住行。随之推送的还有家校连心卡,上有各种联系方式,为家长提出意见、建议提供了最佳渠道。良好的家校沟通让学校教育从一个围墙内的“小教育”走向家校共融的“大教育”,实现了学校、学生、家长的三方共赢。
父心,母心,老师心,心心相通;你教,我教,大家教,合力育人。所有开小人时刻被“家和、家美、家兴”温暖着、鼓舞着、激励着,“和”文化已内化为一种信仰,每一个开小人都成为了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