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信息】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道法学科教研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4-05-09     

字号:

时间 2024 年 5 月 9  日

参加人员 :杨志波,张兴花,刘小丽,刘期中,李秀英

缺席人员: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激发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提高核心素养

中心发言人:张兴花

一、活动讨论

1.杨志波:激发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最有效果的。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刘小丽:要走到学生中去,进行鼓励性教学。讲台不是老师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书外,其他时间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到学生身边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靠近他们,学生会感到更亲切,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鼓励,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老师的走动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也可以解决一些同学的疑问。

3.张兴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

要打破课堂的“安静”,活而有序。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理念,同时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不乱”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乱”是一种求异过程,更是一种求同过程,课堂“不乱”, 势必又回到严而有序的平静状态,学生成为听的个体而存在。

二、活动总结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说教,引导初中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强个人实际学习体验,才能让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使知识、 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活动成果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