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规范化办学,不断办学水平,我校依据《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工作认真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97分。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莱阳市第三实验学校位于莱阳市芦山路63号,占地面积15709平方米,建筑面积14347平方米。学校于2019年8月经烟台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751人,3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4个教学班,初中部14个教学班,教师110名。
二、各项指标
A1办学方向,2个B级指标,权重10分,自评分为10分。
学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每周1课时的班团队活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开齐开足思政课。把立德作为育人的根本,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科学设计各年级教育德育目标;充分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A2课程教学,3个B级指标,权重25分,自评分为24.5分。
C10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并有效实施,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权重2分,自评分为1.8分。
C12.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情会商,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学业述评实施办法,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根据学业述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对学习困难学生实行针对性辅导,并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权重2分,自评分为1.7分。
C13.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设立集体劳动周,分年级制定劳动清单,以学年为单位整体安排每个学段项目,逐步落实劳动课程学段要求;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劳动技能或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权重2分,自评分为1.8分。
A3教师发展,3个B级指标,权重20分,自评分为19.5分。
C17.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健全完善名师培育体系,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优化教师队伍机构;健全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教师培训经费,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周期内全员完成培训任务;积累较为系统、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权重2分,自评分为1.7分。
C19.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对班主任考核,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了解班内学生,做好班级日常管理,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记载成长记录和操行,开展班会、团队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班级活动,对各科作业统筹平衡,形成每日作业清单,班主任激励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权重2分,自评分为1.8分。
A4学校管理,3个B级指标,权重25分,自评分为24分。
C23.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根据当地优势资源组建兴趣小组或社团,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建设,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权重2分,自评分为1.5分。
C29.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师生相互关爱,增强学校凝聚力;校园内秩序良好、温馨舒适,“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引导和熏陶,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学生不盲目“追星”,自觉抵御“饭圈”、极端“粉圈”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等。权重2分,自评分为1.5分。
A5学生发展,1个B级指标,权重20分,自评分为19分。
C32.在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中各学科合格率达到中等以上或逐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良率达到50%(2025年55%)以上或逐年提高;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小学和初中学生睡眠时间分别达到规定要求;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艺术技能、生活技能、劳动技术和会唱主旋律歌曲的比例均达到90%以上;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比例达到90%以上。权重15分,自评分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