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为进一步探索“数学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4月17日,我校开展“教研促成长,携手共奋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李芃楠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课堂导入环节打破了教材中利用现实情景图,通过解决问题直接引出比例的意义。而是换成学生更加熟悉的图形,借助图形中的“比”更加直观地引出比例的意义。在自主探究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感受到数形结合的魅力,对学生想象力、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让学生直观深刻的感悟到比例的意义。各种素材的选取,也为后续单元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渗透铺垫的作用。
评课研讨由我校王淑杰老师主持,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进行点评。
黄鹏老师认为这节课思维含量很高,整节课的节奏也比较快。在最开始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来研究比例,让人眼前一亮。利用数形结合让孩子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直观和新颖。在习题的设计上,黄老师认为不一定是改变整数、小数、分数,建议丰富习题的类型,可以设计一下交叉相乘以及知道外项之积求内项之积的情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
邓晓倩老师认为本节课的数学思维丰富,李芃楠老师的教学风格简洁干练,逻辑严谨,课堂把控到位。讲授中各种习题的设计都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探究和表达能力清晰有序,可见老师平时的要求严格。
王淑杰老师从单元整合的角度分析,认为本节课属于该单元的种子课,种子课的目的就是对单元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便于后续内容讲解时,孩子能自然回想起本节课的知识铺垫,有利于孩子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接受后续知识点,加强单元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与顺承性。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充实,且做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数形结合思想的贯穿让整节课的数学思维达到了新的高度。
史崇娜老师认为本节课知识点设计完整,重难点突出,如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教师处理得较好。但节奏较快,有些亮点正想竖起耳朵听的时候却戛然而止,建议放慢节奏,多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多说多做。
官名绯老师认为本节课李老师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体积进行引入,打破了教材原有的设计,并且清晰的展现出了比和比例的区别,非常有新意。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自主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习题的设计也特别贴近生活,建议习题可以更加多变,更加灵活一些。
何晓乐老师建议:我们研究单元整合时要多设计,注重整个单元知识点、错误点的整合,也要根据学情进行设计。本单元比例的知识应多与生活相结合,比如,米饭中大米和水的比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孙主任总结,本节课优点主要体现在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讲解比例的知识。并指出不足之处:本节课的节奏有一些快,“怎么证明涂色部分的面积是一样的?”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但教师处理的不到位,学生在有答案的时候,可以追问一下:你反应的真快,你怎么知道是32?在后续的单元整合中涉及到反比例的关系需要重新调整一下。并提出接下来教研中要更深入学习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要充分面向全体等等。
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相信老师们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立足新课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用力量带动学生,以智慧发展学生,在自己教育的道路上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