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日常规
一、进校
1.准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到校,需办理请假手续。
2.带齐用品。当天课程所需课业用品应该带齐,手机、随身听等无关物品不准带入学校。
3.仪表大方。不化妆,不烫发、染发,男生不留长发。
衣着朴素。不得穿拖鞋入校,不穿戴不符小学生身份的服饰 上学。
4.尊师爱友。讲究礼貌,见到老师及校外来宾应问早问好,对待同学,说话和气。
5.行走有序。行走时不勾肩搭背,不追逐嬉闹,上、 下楼梯靠右边走。
二、早读、升旗
6.认真早读。到校后先交作业。早读时应认真、不喧哗,不随便走动。不在教学场所吃早餐。
7.升旗仪式。按时到场,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及升国旗时要肃立,认真、大声念学生宜誓。
8.打扫环境。值日生应提前到校,开门开窗,打扫卫生区。
三、上课
9.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及时进教室,将当堂课业用品放在桌上,静候老师上课。
10. 上课仪式。上课铃响,老师走到讲台,班长喊“起立”。老师向同学间好,全体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说“请坐下”。全体学生方能坐下,开始上课。 迟到学生应站在教室门外,待仪式结束后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能 进教室上课。
11.专心听讲。上课时思想集中,积极思维,做好笔记。
发问或答问前应先举手,得到老师示意后起立站好,发言时 态度认真,声音宏亮。发言完毕,得到老师同意后坐下。实验时要听清要求,按章操作,爱护器材。
12.课堂纪律。上课时不随便讲话、插言,不随便离开座位,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
13.课仪式。下课钤响,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并说“老师请休息",老师回礼。并让老师和来宾先行离开教室。
14.独立作业,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应按各科统一规格书写,独立完成。如遇疑难,应请问老师,弄懂后再做。 有了错误要订正。
15.安静自习。自习课时的纪律要求同上课。
四、课间、广播操,眼保健操
16.文明休息,课间不看书,不作业,应离开教室远眺或适当活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吃零食,不说脏 话粗话。更不准骂人打架。课间不得离校,有事离校要有班主任证明。值日生擦净黑板,注意开窗换气。
17.规范做操。按时做好广插操。集队要快、静、齐,姿势要正确,动作要到位,态度认真,精神饱满。
五、卫生
18.个人“四勤”。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
19.教室“六清"。黑板、讲台、地面、门窗、桌椅和墙壁清洁。
20.环境“六无”。做到无纸屑、无烟蒂、无痰迹、无杂物,花圃内无杂草,无砖石,水池内外清洁。柜下无杂物, 阴沟畅通。包洁区应在每天早晨、课后各打扫一次。
21.饮食卫生。不吃生、脏、腐烂食品,不直接饮用自来水,不买不吃地摊上出售的食品,不玩弄过滤消毒水。
六、课外活动、集会
22.课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文娱和科技等课外活动,严守纪律,爱护器材。注意安全。
23.集会纪律。校会时要做到准时到会、安静听讲,适当摘录,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七、用餐、节约水电
24.安静用餐。排队领用饭菜,不挤轧、不喧哗,不插 队。不浪费。吃过饭后残羹倒在指定容器内,餐具放在指定位置,垃圾倒在专用缸内。
25.爱护公物。不在桌椅上涂写雕刻,不乱涂乱划墙壁。开关门要用手轻开轻闭。开窗要用钩子固定,搬移桌椅要离 地,不玩弄灭火器。损坏公物要主动赔偿。
26.节约水电。不开无人灯,人少时少开灯,明亮时不开灯。自来水要控制水量,随手开关。
27.爱护花木。保护绿化,不攀折花木果实,不踩踏草坪。
八、离校
28.及时高校。放学铃响,走读的学生应离校回家,未得班主任同意,不得在校逗留,行路要注意安全,不聚众闹事,不交不良朋友。不去营业性歌厅,舞厅及酒吧和电子游戏室、网吧,不去不适合学生游乐的场所。
29. 完成作业,回家后应及时完成作业,做好预、复习工作,参加家务劳动。保护视力,充分睡眠。
学生学习常规
一、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 解书本内容,提高学习能力。
二、勤学好间、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进取、水不满 足。
三、注意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 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必要的记录,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读书写字保持正确姿势,注意保护视力。
五、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二先二后”习惯。作业按各科规格要求进行,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潦草、不拖延。解题正确。合理。规范。字迹清楚。
六、实验要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
七、自习时要保持安静,专心致志复习,预习做作业,不高声谈笑,不无故离开座位,不做妨碍别人的动作,不做 与自习无关的事。
八、考试应忠诚老实,不弄虚作假。在考前准备好考试 用品,严格服从监考老师的安排。
九、重视体育教学,上课按体育课规定穿着,认真完成 每堂课的学习任务,不得轻视体育锻炼。
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多看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跃身心,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