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定位明确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因此,劳动教育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思想作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敢于胜利的勇气迎接学习生活,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作风。
二、领导重视
为了切实搞好学生劳动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由校长牵头,学校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组织严密,严格管理
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是劳动教育能够落实的保证。在劳动实践之前,学校都要召开专门的准备会议,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制定了《烟台临港工业学校学生劳动实践纪律》。合理安排学生的劳动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劳动,教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上了既生动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一课,让学生们在劳动的苦与乐中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磨练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
(1)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学校征订《劳动教育》教材,每班安排间周一次劳动教育课,由专任教师进行授课,课程通过学习“劳动的意义与目标”“新时代劳动的新内涵”“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社区、修家电、讲常识活动”“铝丝制作”“职校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指导”“解读劳模本质,劳模精神的核心”“做匠人-擦亮职业勋章”,让学生增强体质,初步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将每周三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定为劳动教育实践课,由学生处安排劳动内容,班主任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扫、整理花木等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2.学生负责教室和寝室的卫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始终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和宿舍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三清,轮流值日、坚持小组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派专人对各班教室、寝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记入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3.开展日常生活劳动
烹饪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烹饪知识,通过购买食材、烹饪前准备、制作、装盘、上桌,餐前仪式等环节,为家人精心准备一顿家宴。旅游专业的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对生活环境进行美化,如对寝室、房间进行美化设计、并动手改造,运用所学茶艺知识和技能,为家人和朋友进行展示、服务。他们结合职业特点。设计自我形象,如妆发服饰搭配、形体礼仪改进等。
4.专业劳动
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教学计划,实施专业实训课程,学生能够按时完成相应学时的学习,顺利获取相应学分。
5.校园公益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劳动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增强了青年人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以及爱家乡、建家乡、强家乡的思想感情。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的劳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意志品质、集体观念、劳动技能,为我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