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
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开展报告
基本情况: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11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展情况
自活动类课程开设以来,我校在领导重视下,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努力开足各门功课,安排、调整课时,根据需要做到分散和相对集中相结合。小学段每周2节、初中段每周1节,高中段每周2课时。因活动需要必须调动的课尽量与班主任所任学科对调。调课的过程中,不跨周次。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由班主任或由其它任课教师兼任,教师们充分利用综合实践特点与自己所教学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的把自己所教学科和活动课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活动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基地建立情况
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三个区域:(1)绿瀑区:靠东墙种植藤蔓类植物如:葡萄、丝瓜、观赏性南瓜、吊瓜、葫芦、瓠子、豇豆等。(2)东篱园:依傍在"绿瀑"之下,按照植物的食用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区,并赋予每一个区域一个标新立异的名称--追根溯源、攀茎求实、寻枝摘叶、品花识香、春华秋果、收缘结籽。这样既可以体现明显的层次感,又可以有效的结合生物教学,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并能够准确的区分我们所食用的是植物体的那个器官。在东篱园的南面,堆一座小山,并立石一块,书"南山"。应陶渊明先生的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桃李园:在桃李园原有桃树、李树、枣树的基础上,增种柿子树、石榴树、樱桃树、苹果树、山楂树等每种四棵。实现"阳春桃花开,金秋果满园"。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按照"一个依托、两个结合"的思路(即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将劳动基地与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扎扎实实深化和创新劳动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智育效应,将基地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平台。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三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菜园建设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小学、初中学段使用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劳动教育(实验)》;高中段使用的教材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主编《劳动教育》。
五、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初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劳动教育课程规划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学段目标:按照身心发展特点,孩子从小学阶段逐年要掌握的劳动能力是:
3—4年级:(1)初步懂得劳动意义,端正劳动态度;(2)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3)初步具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动手制作,能够手脑并用,善于动手操作,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三年级懂得尊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如爱惜粮食、有做家务的意识和愿望;四年级能做简单家务劳动、了解劳动技巧,如叠衣洗碗钉扣子等。
5年级:(1)初步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
(2)学习并理解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3)初步具有简单的形体创意设计的意识,能按创意设计进行劳动实践,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动手制作,能够手脑并用,善于动手操作,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8-9年级:具有整理收纳、美化环境、农业参与等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日常房间的整理、起居与盥洗室清洁、衣物缝纳、布置美化校园及居家环境、做好学校和家庭绿植保护、变废为宝、践行垃圾分类的技能的掌握。
高中学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配置智能家居,设计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信息系统。帮助辅导小初学生学科知识,适当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培养全校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其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
六、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特别是要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这样的节日,安排活动,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院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德育处)
5、组织职责。
教科室:制定计划,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指定每学期方案,并督促开展活动。
德育处:负责班级卫生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
校办:负责种植类劳动技术指导,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协调劳动实践基地活动。
级部: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
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七、劳动清单
(一)三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1.衣物洗涤:手洗自己的简单衣物,用洗衣机洗衣服。
2.卫生清理:坚持扫地、拖地,进行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学会自己洗澡、梳头。
4.内务整理:会洗自己的鞋子。
5.厨房技能:学习制作水果拼盘。
6.加工食品:学会择菜、淘米,会清洗蔬菜和水果。
7.物品规整:每天整理书桌、书柜和书架。
8.照顾家人:给父母或长辈洗脚表达孝心。
9.种植养护:学习花草养护技巧,会进行无土栽培。
(二)四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1.衣物洗涤:学习用洗衣机洗大件衣服。
2.卫生清理:帮助父母做好大扫除,坚持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自己洗澡、打扫卫生间。
4.内务整理:学习用针线缝扣子。
5.厨房技能:准备菜单,和父母一起准备食材。
6.加工食品:参与烹饪,在父母帮助下准备营养早餐。
7.物品规整:归类整理书架和家中常用物品。
8.照顾家人:能自己洗鞋、穿鞋带,帮家人擦皮鞋。
9.种植养护:养护花草,定期修剪整理。
(三)五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1.衣物洗涤:学习分类清洗衣服。
2.卫生清理:坚持每天打扫房间并保持整洁,带动全家进行垃圾分类。
3.学会自理:自己洗澡、梳头,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打扫。
4.内务整理:学会整理换季衣服,做到衣物摆放整齐。
5.厨房技能:收拾餐桌、洗碗,每周清理灶台、冰箱。
6.加工食品:学习制作凉拌菜。
7.物品规整:坚持每天进行书桌、书柜和物品整理。
8.照顾家人:学习给长辈泡茶,孝敬长辈。
9.种植养护:养护一盆植物,并记录种植过程。
(四)八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1.做饭有水平:每周能够独立为家人准备温馨的午餐或晚餐。
2.分类总动员:家中物品做到科学分类,主动宣传并参与社区或村庄垃圾分类工作等。
3.操作有创意:床铺整齐,衣物、书桌摆放整齐有序;利用自己的创意想法,使家庭生活更舒适,节省空间。能安装并维修简单的日常用品。
4.服务有风度:主动帮父母、亲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帮助社区、村庄的老弱病残。
5.体验有感受:多方位跟随并同父母角色互换,感受生活不易。
6.养护有高度:通过掌握的知识,主动种植花草,装点自己的居室,让自己的家庭更加美丽
7.自我管理有规划:每周末协助家长做好下周家庭工作的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反馈,有总结。
(五)九年级家务劳动清单
1.做饭有提升:能做出自己的拿手饭菜。
2.操作有经验:掌握一项手工制作并能熟练操作;能安装并维修简单的日常用品,例如日光灯、吸尘器等,与同伴分享经验。
3.服务有记录:不仅主动帮父母、亲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帮助社区、村庄的老弱病残;还能寻访身边的劳动者,并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
4.体验有收货:多方位跟随并同父母角色互换,感受生活不易;利用周末和假期参与日常家务事情的处理,让家庭更和谐。
5.自我管理有良策:参与拟定一次家庭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认真做出总结分析。
高中段劳动清单
一、家庭劳动
1.每月整理一次衣橱
2.每月清洁一次厨房或卫生间
3.用洗衣机为家人洗大件衣物
4.周末或节假日独立为家庭做一顿正餐
5.为家庭策划一次出行活动
6.承包家用小电器、网络设施等的基本维护与修理
7.每学期完成一次家庭环境美化设计
二、学校劳动
8.每天整理宿舍内务
9.合作完成卫生区清扫
10.每月参与至少一次校内志愿服务
11.每学期合作完成一次班级文化设计与刊板制作
12.每学年完成一次校园文化设计或校园环境美化
13.为班级或学校策划一次大型节会活动
三、社会劳动
14.每学期参加一次赛事、场馆、春运等志愿服务
15.每学期参加一次敬老、助残、扶弱等社区服务
16.每学年参加至少两次职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