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制度,作为我校教学管理和检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计划
1、教学计划:所有科任教师,都要在开课前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包括学生已经习得、学生将要习得、学生心理状况、学生技能)、教材内容体系分析(教材中有关德育渗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学期教学目标(从四维进行目标的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目标)、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及教学进度安排等。知识现状只针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清楚;提高教学质量措施得当、方法多样;教学进度根据市级课时安排情况,合理安排,应安足课时,进度安排适中。
学期教学计划完成后,交教务处审核,进一步完善、批准后付诸实施。所有教学计划教导处复制存档,作为往后检查对照的依据。
2、单元计划:科任教师要吃透单元教材内容,掌握单元教材重难点,总结单元教材内在规律和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确定科学有序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单元可时,有序开展单元教学工作。
3、各板块计划内容要体现课改理念,在确立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人文目标的建立;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放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
二、备课
1、备课要坚持“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
2、备课内容一般要求五步N环节,教案备写要注意实效,教师要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整合教学资源,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突出四维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展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郁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学动并举,注重启迪,培育创新。教师须提前备写两课时教案,新授课必须备写详案,活动课、练习课、辅导课等可以备写简案。兼代多学科者,至少备写一科详案。年龄在45周岁以上者根据实际可以备写简案,45周岁以下的备写详案。在教材内容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复备教案可以连续使用,但必须要有详细的补充。严禁下载打印、课后补备和无教案上课。提倡在教案外编写资料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图片等。要充分拓宽自主设计的空间,编写独具匠心、富有个性的教案。
3、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都要有效果,教学程序不少于150字。
4、要有“教学后记”。要根据教学课堂效果,要求和新课程理念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内容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或不足之处,瞬间灵感,学生见解,再教设计等。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方法,逐步提高应用课程资源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求每科每学期不少于10次,每篇不少于200字。
5、要依据学科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确定备写方式,一般要求以课和章节总体设计,分课时备写。
三、上课
1、要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上课。不准随便缺课、私自调课。如需缺课、调课,须经教务处批准。教师要在上课铃响起1分钟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铃响准时授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中途离开教室。要随堂清点人数,弄清学生缺课的原因,对非正常缺课学生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分管领导。
2、教师上课要衣着得体,亲切大方,文明用语;严禁坐着讲课、酒后上课、课内抽烟和接打手机;严禁羞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遇到突发事件应果断处置,确保学生安全。
3、要在遵守“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上课原则。教师要改变传统角色和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好学生成长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角色。
4、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教学民主,把培养学生的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逐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5、合理的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
6、板书设计要精心,要做到美观清,突出重点,追求实用,书写规范。严禁乱写乱画、主次不分、实用不强。
四、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学生完成课内外作业对巩固课堂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紧扣教材,有针对性、计划性、典型性、启发性地布置作业,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既要做到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兼顾,课内作业和家庭作业兼顾,又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业。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评价要科学。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个别学生差异,设计差异性作业,杜绝“一刀切”和重复性抄写作业。
五、辅导
1、要扎实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指导他们澄清是非掌握方法。对优秀学生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对贫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2、要从知识掌握、自学方法、书写作业、动手实践等方面辅导。
3、辅导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5、规范辅导行为。不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搞有偿辅导。
六、考试:
1、考试次数: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各科老师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单元测试、月考、统考、联考和各类学科竞赛。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不公布学生成绩,不排名次。
2、评阅试卷:期末考试采取交叉阅卷,评分人员要统一评分标准,客观公正进行阅卷,要以分数进行阅卷,以等级进行呈现。阅卷工作结束后,阅卷人员要对学生答卷情况进行分心统计、全面总结,拟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上交教务处或分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