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5月16日
参加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
中心发言人:梁自由
一、活动讨论
1.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
2.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活动总结
本次主题教研,我们研究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1.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一是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二是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练习内容也要注意分层,同时对后进生做到优先:优先辅导、优先批改。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标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正如陶行知所说,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2.理清教学结构,适应学生 就一般意义上讲,有这样的一种模式;开课稍快:精彩、少套话、废话;切入正题:放慢但语调可高昂些;展开讲解:要快,形成“小高潮”,烘托起愉悦的气氛,转入下一个问题:稍慢;结束:稍快,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或为下一节课铺垫,或练习,做作业。必须处理好导入、展开、高潮、结尾四环节,注意首尾照应自然,高潮设置及时,过渡衔接得当,以体现教学节奏的和谐美,曲线美和整体美。这种课堂宏观节奏,同学们的心理和生理运动曲线恰好成反向趋势,能解决学生的“疲劳区”的问题。
3.把握教学节奏,吸引学生 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知识时,学生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一半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反应迟缓的学生,我们不能减慢速度来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4.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
三、活动成果
经过教研活动,教师能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