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校职业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围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统筹抓好升学和就业,努力打造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层次完全、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现代化中职学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努力形成上下联动、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总结凝炼、借鉴运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学思想、见行动,不断深化“双融双促”机制建设,努力提升党员教师在专业建设、教研教改、教学实践、产教融合等工作领域的引领力,带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进取、担当作为。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教育放在首位,在继续推行党员领导干部结对班级带头讲思政课活动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所有任课教师、专兼职教师参与思政教学,积极打造思政课示范课堂,提炼形成一批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和特色做法,形成全员思政育人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突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推动“三全育人”不断深入。
(三)加强关键办学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机电技术应用省级特色化专业建设,完成项目建设中期评估。围绕职教高考、联合办学等亮点,强化宣传招生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年度招生目标。针对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实训设施设备落后,与人才培养需求脱节等实际,多方式、多渠道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职教高考,加强研讨交流,总结经验成效,做好对比分析,借鉴先进做法,优化教学管理,力争职教高考实现新的突破。强化技能大赛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广泛开展校际、行业间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向平时工作要效益,在抓好点的突破同时,实现面上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加强与莱阳海尔智慧厨房、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海信集团、海尔集团、烟台富士康等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冠名班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依托烟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教育教学、留学深造、境外就业、师生互访等方面开展积极务实合作,提升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教科研工作,围绕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努力争取立项一批重点研究课题,培育一批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指导改革实践,助力学校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普及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探索岗课赛证融合,推行“1+X”证书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持续创新机制。
(七)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积极对上争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资培养,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健全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业骨干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不断深化教师职称、评价等方面改革,积极组织参加教师教学大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师资能力水平。
(八)提升服务社会发展水平。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积极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组织开展好面向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特种作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社会培训及资格考试活动;依托国家开放教育教学点、青岛理工大学函授教育点、莱阳开放大学和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更多的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