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是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各学科集体备课工作,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确保新学期集体备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一、成立备课组。
各学科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两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教导处。
二、集体备课时间
2周1次,每次安排2课时时间,每学期不少于8次。
三、集体备课原则
坚持“三定”“六统一”。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教材分析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和作业内容统一,单元达标时间和内容统一。
四、集体备课要求
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初稿→个性修改→课堂实施→反思提升。
按照集体备课计划,由备课组确定一位教师作为主备课人,在备课会上,就一单元授课内容和个人初备设想提出方案,其他教师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初步备课成果。会后,教师根据集体研讨成果进行个性修改,形成与自己所教班级学情相适应的教(学)案,然后主备人到录播室上课,其他成员老师观课议课,讲课老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
五、集体备课管理
1.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充分的集体备课时间,无故缺勤者按学校会议考勤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教研组负责检查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详实记录。要加强对同备课组教师教学质量偏差的监控,促使各班级均衡发展。教导处每学期要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列入优秀教研组评选项目。
3.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组织集体备课观摩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引领。
六、集体备课要领
①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恰当
②课型定位或教法、学法选择合适
③每堂课重点内容提问、应对、调控和生成有对策
④课堂教学相关资料准备充分
⑤与核心素养对应点明晰
⑥重点训练点和训练对策具体
⑦课堂小结或重要知识点概括突出
⑧选用的课内外习题精当
⑨课件运用适当
⑩每单元撰写一次以上有质量的教后反思
七、集体备课资料整理
每次集体备课,备课组应由专人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科目、主持人、参加人员、主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主备课教师陈述内容及形成的评议意见;集体讨论内容(每位老师的发言要点)及形成的集体备课初步成果;个性修改后形成的教(学)案;课后教学反思;学校检查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