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依据栖霞市教育和体育局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巩固扩大“队伍争一流,质量再攻坚,管理创特色,改革促发展”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 教学质量目标:学生学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达到预期标准。
2. 德育工作目标: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达标率达到96%以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参与率达到89%以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大力培养在各学科领域或教学技能方面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
4.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校园文化设施,打造书香校园、深入开展中草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5. 家校合作目标: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定期开展有质量的家校共育活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教学工作
1. 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备课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做到教案规范、详细,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每月至少2次。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巡查。加强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控制作业量,做到精选、精练、精批,定期检查学生作业情况,每两周至少1次。
2. 教学研究与改革
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周举行分学科的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思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每学期组织校内公开课或示范课,邀请全体教师观摩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高。
3.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除期末考试外,每学期进行10次阶段性检测。对教学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
(二)德育工作
1. 德育常规教育
坚持每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确定不同的班会主题,如文明礼仪、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行为规范要求,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由学生轮流担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2. 德育活动开展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志愿服务等,每学期至少开展1项大型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升国旗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开展品德实践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品德实践活动。
3. 家校合作育人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每学期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学校讲座等,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师资队伍建设
1. 教师培训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包括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网络培训等。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书籍、在线课程等,对教师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如教学设计、多媒体应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2. 骨干教师培养
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因素,选取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提供特殊的培养条件,如参加高级别培训、观摩学习、课题研究等,促进其快速成长。建立骨干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3. 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教师的教学成绩、工作态度、师德表现等因素,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校园文化建设
1. 文化活动开展
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每学年举办1次,开展中草药知识竞赛,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到中草药基地劳动,到三味书屋开展辨认、炮制中草药活动,开展寻找身边的中草药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组织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晨读、午读、课外阅读等活动,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 文化设施完善
完善校园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增加藏书量,更新图书种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修缮校园宣传栏、文化墙等,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史以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配备必要的艺术、体育器材,满足学生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需求。
3. 校园环境美化
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校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规范校园标识系统,设置清晰的指示牌、校名牌等,提升校园整体形象。对校园教室、走廊、操场等场所进行装饰,营造温馨、舒适、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五)家校合作
1. 沟通机制建立
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向家长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家访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长微信群等,及时发布学校通知、学生在校情况等信息,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学校动态。
2. 共育活动开展
开展家长学校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等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知识、育儿经验等,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如食堂监督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工作,共同为学生成长服务。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引领和管理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合理安排学校经费,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保障教学、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等各项工作的资金需求。
3.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4.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设施、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5. 强化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学校工作中的各项信息,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